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方案评价的关键要素

设计方案评价的关键要素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部分设计方案侧重点不同,因此,评价内容也略有差异。不同的工艺设计方案会产生不同的投资效果,工艺设计方案的评价就是互斥投资项目的比选,因此评价指标有:净现值、净年值、差额内部收益率等。

设计方案评价的关键要素

不同类型的建筑,使用目的及功能要求不同,评价的重点也不相同。

(一)工业建筑设计评价

工业建筑设计是由总平面设计、工艺设计及建筑设计三部分组成,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因此分别对各部分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是保证总设计方案经济合理的前提。各部分设计方案侧重点不同,因此,评价内容也略有差异。

1.总平面设计评价

工业项目总平面设计的目的是在保证生产、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自然条件、运输要求及城市规划等具体条件,确定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路线、地上地下技术管线及绿化美化设施的相互配置,创造符合该企业生产特性的统一建筑整体。在布置总平面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竖向布置、管道、交通路线、人流、物流等是否经济合理。

工业项目总平面设计要求:要注意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总平面设计必须满足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总平面设计要合理组织厂内、外运输,选择方便经济的运输设施和合理的运输线路;总平面布置应适应建设地点的气候、地形、工程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工业项目总平面设计的评价指标。

(1)建筑系数(建筑密度)。是指厂区内(一般指厂区围墙内)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露天仓库及堆场、操作场地等的占地面积与整个厂区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是反映总平面图设计用地是否经济合理的指标,建筑系数大,表明布置紧凑,节约用地,又可缩短管线距离,降低工程造价

(2)土地利用系数。是指厂区内建筑物、构筑物、露天仓库及堆场、操作场地、铁路、道路、广场、排水设施及地下管线等所占面积与整个厂区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综合反映出总平面布置的经济合理性和土地利用效率。

(3)工程量指标。包括场地平整土石方量、铁路道路及广场铺砌面积、排水工程、围墙长度及绿化面积等。

(4)企业将来经营条件指标。指铁路、公路等每吨货物运输费用、经营费用等。

2.工艺设计评价

工艺设计是工程设计的核心,它是根据工业企业生产的特点、生产性质和功能来确定的。工艺设计标准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工程建设投资的大小和建设速度,而且还决定着未来企业的产品质量、数量和运营费用。

(1)工艺设计的要求。工艺设计要以市场研究为基础;工艺设计要考虑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选择先进适用的技术方案。

(2)设备选型与设计。设备选型与设计应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能达到生产能力。具体注意设备选型应该注意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采用高效率的先进设备要符合技术先进、稳妥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设备的选择应立足国内,对于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进口时要注意与工艺流程相适应,并与有关设备配套,不要重复引进;设备选型与设计要考虑建设地点的实际情况和动力、运输、资源等具体条件。

(3)工艺设计方案的评价。不同的工艺设计方案会产生不同的投资效果,工艺设计方案的评价就是互斥投资项目的比选,因此评价指标有:净现值、净年值、差额内部收益率等。

3.建筑设计评价

(1)建筑设计的要求。在建筑平面布置和立面形式选择上,应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根据生产必须采用各种切合实际的先进技术,从建筑形式、材料和结构的选择、结构布置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满足生产工艺对建筑设计的要求。

(2)建筑设计评价指标。

1)单位面积造价。建筑物平面形状、层数、层高、柱网布置、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等因素都会影响单位面积造价。因此,单位面积造价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指标。

2)建筑物周长与建筑面积比。主要用于评价建筑物平面形状是否合理。该指标越低,平面形状越合理。

3)厂房展开面积。主要用于确定多层厂房的经济层数,展开面积越大,经济层数越可提高。

4)厂房有效面积与建筑面积比。该指标主要用于评价柱网布置是否合理。合理的柱网布置可以提高厂房有效使用面积

5)工程全寿命成本。工程全寿命成本包括工程造价及工程建成后的使用成本,这是一个评价建筑物功能水平是否合理的综合性指标。一般来讲,功能水平低,工程造价低,但使用成本高;功能水平高,工程造价高,但使用成本低。工程全寿命成本最低时,功能水平最合理。

(二)民用建筑设计评价

民用建筑一般包括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两大类。民用建筑设计要坚持“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www.xing528.com)

1.民用建筑设计的要求

(1)平面布置合理,长度和宽度比例适当。

(2)合理确定户型和住户面积。

(3)合理确定层数与层高。

(4)合理选择结构方案。

2.民用建筑设计的评价指标

(1)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类型繁多,具有共性的评价指标有: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辅助面积、有效面积、平面系数、建筑体积、单位指标(m2/人,m2/床,m2/座)、建筑密度等。其中

该指标反映了平面布置的紧凑合理性。

(2)居住建筑。

1)平面系数

2)建筑周长指标。这个指标是墙长与建筑面积之比。居住建筑进深加大,则单元周长缩小,可节约用地,减少墙体积,降低造价

3)建筑体积指标。该指标是建筑体积与建筑面积之比,是衡量层高的指标

4)平均每户

5)户型比。指不同居室数的户数占总户数的比例,是评价户型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

(三)居住小区设计评价

小区规划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关系到建设用地、工程造价及总体建筑艺术效果。小区规划设计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土地利用率。

1.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节约用地的主要措施

(1)压缩建筑的间距。住宅建筑的间距主要有日照间距、防火间距和使用间距,取最大间距作为设计依据。

(2)提高住宅层数或高低层搭配。提高住宅层数和采用多层、高层搭配都是节约用地、增加建筑面积的有效措施。据国外计算资料,建筑层数由5层增加到9层,可使小区总居住面积密度提高35%。但是高层住宅造价较高,居住不方便。因此,确定住宅的合理层数对节约用地有很大的影响。

(3)适当增加房屋长度。房屋长度的增加可以取消山墙的间隔距离,提高建筑密度。但是房屋过长也不经济,一般是4~5个单元(约60~80m)最佳。

(4)提高公共建筑的层数。公共建筑分散建设占地多,如能将有关的公共设施集中建在一栋楼内,不仅方便群众,而且还节约用地。

(5)合理布置道路。

2.居住小区设计方案评价指标

居住建筑净密度是衡量用地经济性和保证居住区必要卫生条件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其数值的大小与建筑层数、房屋间距、层高、房屋排列方式等因素有关。适当提高建筑密度,可以节省用地,但应保证日照、通风、防火、交通安全的基本需要。

居住面积密度是反映建筑布置、平面设计与用地之间的重要指标。影响居住面积密度的主要因素是房屋的层数,增加层数其数值就增大,有利于节约土地和管线费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