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型融合机制:科技要素与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

新型融合机制:科技要素与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舒尔茨进一步论证了把弱小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一个高生产率的经济部门的关键是要引入科技要素,科技只有与劳动、土地、资本三大生产要素结合才能产生高效率的生产力。科技要素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分离是形成农业科技研究与应用“两张皮”、农业科技供求“最后一公里”难题的主要原因。

新型融合机制:科技要素与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

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停滞落后以及不能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的资本收益率低下,要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寻找新要素投入来获得农业收入流的增长。舒尔茨进一步论证了把弱小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一个高生产率的经济部门的关键是要引入科技要素,科技只有与劳动、土地、资本三大生产要素结合才能产生高效率的生产力。

科技要素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分离是形成农业科技研究与应用“两张皮”、农业科技供求“最后一公里”难题的主要原因。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农村土地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发包土地仅限于本村集体内部的农民承包,土地封闭运行;农村的资金基本由银行系统垄断控制,大银行与小农户难以“匹配”,加上民间金融发育迟缓,形成农业生产“贷款难、贷款贵”。在此背景之下,农业科技工作者虽拥有技术,但缺乏土地和资金,不具备实现产业化的条件;千千万万的农民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但缺乏技术和资金;政府拥有土地和资金的配置权限,但不可能直接经营农业生产。可见,科技研发与应用“两张皮” 问题、科技供给与需求“最后一公里”难题是科技要素和劳动、土地、资本要素分割下的必然结果。历史演变下来的现行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两种模式的试图解决此类问题,显然有心无力。所以,构建农业新常态下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新机制,首先是要解决科技与劳动、资本、土地生产要素的分割问题,即实现科技与劳动、土地、资本的有效融合。(www.xing528.com)

目前,这种融合的现实基础是农村土地由分散经营向土地相对集中转变,土地流转中产生出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以下简称新型经营主体)。以湖北省为例,全省2008—2015年土地流转比例分别为6.8%、8.9%、10.9%、14.8%、19%、26.3%、32.65%、36.94%;2015年土地规模经营面积908.4万亩,占比20.17%。新常态下的土地、资本的顺畅流动和农业的规模经营将为科技与生产要素的结合提供基本动力和可行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