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先生说:成功的基础是强烈的愿望。也许有人认为这种说法不科学,是单纯的精神论。但是,不断地想、不断地去思考,我们就将在头脑中“看得见”即将实现的现实。
总之,不仅仅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产生某种强烈愿望,希望这样或者那样,而是在大脑中反复进行模拟实验,心中推演种种迈向成功的过程。
克拉伦斯·桑德斯,他一手创立了Piggly-Wiggly自动商店系统。桑德斯原是美国南部一家小零售商店的店员。有一天,他站在一家小餐馆的队伍当中,手中拿着一个小锡盘,等待用餐。在此之前,他的每周收入从未超过20美元,而且从来没有人注意到他曾经表现过不寻常的能力。但当他和那些等待的人一起站在队伍行列中时,他突然想到了什么,他的想象力正在发挥作用。借助想象力,他从那家小餐馆中得到了“自助”的念头(不是创造出任何新的东西,而只是在旧瓶内装了新酒),并把它运用到杂货店里。在那一瞬间,“Piggly-Wiggly连锁杂货商店”计划就成型了,而桑德斯这位周薪只有20美元的杂货店店员,很快就成为身价百万的美国连锁杂货店大亨。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你是否看出有哪些地方是你无法模仿的?若把这个转变过程加以分析,你将会发现,桑德斯设定了一个十分明确的目标。他以充分的自信心来支持这项目标,并使他采取主动,将这个目标变为事实。他的“想象力”就是工厂,3项因素:明确的目标、自信心和进取精神组合在一起,为“Piggly-wiggly”计划的第一步行动提供了动力。
奇思妙想就这样成为了事实。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时,他只是把两项已知的原则结合在了一起,组成新的组合。爱迪生和其他对电力有所认识的人都知道,把一条小金属丝用电流加热之后,就能产生光,但难题在于要能够在产生光的同时,保证不让金属丝被烧断。爱迪生在他的实验研究中,尝试了每一种金属丝,希望能找出一种适合的金属丝,要能在发光之前承受极高的热度。
他的发明已经完成了一半,但是在他完成另一半之前,这项发明并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在经过几千次的试验,他在“想象”中搜索各种念头之后,爱迪生终于捕捉到了未完成的另一半。他在研究物理学时发现(学习物理学的其他学生也都知道),如果没有氧气存在时,物质就不会燃烧。他当然知道,他的电灯仪器的困难之处,在于缺乏控制热度的方法。想到这一点,他把那条小金属丝放在一个玻璃球内,把球内的氧气全部抽出。上帝!伟大的电灯终于成为了现实。
如此锲而不舍、反复地思考,成功的道路就好像曾经走过似的“逐步清晰”了。那些只出现在梦乡里的东西逐渐接近现实,不久梦境与现实的界限消失,似乎已成现实。实现的形态、完成的形态,都能在头脑中或在眼前清晰地显现。
但是,只是黑白的不鲜明的景象还不够,更加接近现实就更能看到色彩鲜明的景象——这种状态是真实发生的。就好像是体育运动中的意象训练,意象最大限度地浓缩,就能看见“现实的结晶”。
很多人都会这样想,“嗯,只要我们有正面的思维,或者只要我们观想我们想要的东西,就足够了”。但是,如果你那样做的时候,并没有感到富足,或感到爱和快乐,那么,它并没有真正的创造性力量。你要把自己置身于“已经在车里”的感觉之中,而不是“哦,但愿我们能有这辆车”或者“以后我们会有辆这种车”。因为,那就是与之相关联的那种情感。不是“一个小时以后”,也不是“未来某个时间”,如果你停留在那种想在未来实现的感觉中,它会总是停留在未来。
在日本东京有一家名为新都的理发店,每日顾客盈门,生意兴隆。这家理发店是靠什么方法来吸引顾客的呢?有好奇的人前去打探,发现其生意兴隆是靠“出租”女秘书。(www.xing528.com)
这个新颖的创意源于发生在理发店里的一个小故事。
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一位顾客到店里理发。理到一半时他的手机响了,老板让他立即将一份拟好的协议打印出来,送到客户的公司。这下可把那位顾客急坏了,望着窗外的大雨和镜子里刚理了一半的头发,他进退两难。思考再三,最后还是放弃理发,冒着大雨去打印协议。结果在客户面前显得很狼狈,自己也一整天心情不好。此事虽被人们当成了笑话,却提醒了理发店的老板。于是,一个新的服务项目很快在新都理发店诞生了。
经过策划,该店雇了一位办理贸易手续的专家、一位日文打字员、一位英文打字员、一位英文翻译和两位办理文件的女秘书。如果顾客是带文件来的,在理发时女秘书就会帮你整理文件;如果顾客需要打印文件,可以在理发店里完成;如果你需要办理贸易方面的手续,店里的专家还可以为你服务。所以,顾客在等候或理发的时候也和在办公室里一样可以办公。此项服务的推出,一下子吸引了那些每日工作繁忙的顾客,使他们觉得来理发不仅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机会,而且还可以及时处理手上的工作,一举两得,而新都理发店也依靠这个特色服务,营业额成倍增加。
稻盛和夫先生说:在我们幼小的时候,“崭新的”这个词是我们父母经常使用的一个形容词。当理想的成品摆在眼前时,人们连用手摸一摸都会感到犹豫似的,对它充满憧憬和敬畏。此时,父母用“崭新的”来形容它。
日本有一个叫佃光雄的商人,曾把一种叫“抱娃”的玩具拿到百货公司去推销,并刊登广告作宣传,可惜,这种玩具几乎无人问津。佃光雄只得从百货公司把这种黑皮肤的“抱娃”取回来,堆放在仓库里。
佃光雄的养子是一个肯动脑筋的青年。他注意到百货公司里有一种身穿游泳衣的女模特模型,有一双雪白的手臂。他想:假若把这种黑色的“抱娃”放在女模特模型雪白的手腕上,那真是黑白分明,格外醒目。通过这样的鲜明对比,说不定顾客会喜欢“抱娃”。
做了一番说服工作之后,百货公司终于同意让女模特模型手持“抱娃”。这一招真灵!凡是走过女模特模型前的姑娘都会情不自禁地打听:“这个‘抱娃’真好看,哪儿有卖的?”原来无人问津的“抱娃”一时成为抢手货。
这个青年后来又想出一个办法。他请了几位白皮肤的女青年,身着夏装,手中各拿一个“抱娃”,在东京繁华热闹的街道上“招摇过市”。这样一来,不仅吸引了大量的过往行人,连新闻记者也纷纷前来采访。第二天,报纸上竞相刊登出照片和报道,东京因此掀起了一股“抱娃”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