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功的纽带:心与心的沟通

成功的纽带:心与心的沟通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一位叫培洛的美国人,曾是IBM排名第一的推销员,创造过用17天完成全年销售任务的奇迹!原来培洛在企业里天天排队吃自助餐,是在监督厨房;而他每餐中间换一桌跟基层的员工聊天,是为了时刻了解公司的营业状况。管理中70%的错误是因为沟通不充分造成的。现代企业的决策者需要实施走动式管理,将与员工的沟通渗透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与员工建立尊重的关系,莫如建立“合伙人”的关系。

成功的纽带:心与心的沟通

稻盛先生说,口才好的人在说话时,很会遣词造句。由于能说会道,他们在一开始很能吸引人。然而,如果你仔细听,会发现他们正如里面空空如也的棉花糖

口才只是一种形式,人最重要的贵在真诚。因为如果没有真诚,说再多的话也没有人相信。

真诚是一种态度、一种智慧。虽然有人认为口才非常重要,但它其实只是一种简单的技巧,只是停留在技巧的阶段,还没有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当人们一直坚守真诚时,就会发现,有一天你因为真诚得到的东西远比因为坚持它所付出的要多得多。

有一位叫培洛的美国人,曾是IBM排名第一的推销员,创造过用17天完成全年销售任务的奇迹!

后来培洛决定自己创业,公司叫做EDS。当公司发展到几万员工后,他把这个公司以30亿美金的价格,卖给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交易之前,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到了培洛的EDS总部,他看了之后很满意。这位总裁对培洛说:“你的公司管理得不错,我们应该有很多合作的空间和机会。”

到了午餐时间,他问培洛:“贵公司主席用餐的餐厅在哪里?”培洛说:“我们公司没有啊!”总裁问:“那贵公司有没有高级主管用餐区?”培洛说:“对不起,总裁,我们公司没有。”总裁问:“那我们今天中午怎么吃饭啊?”培洛说:“就排队跟员工一起吃自助餐好了。”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到了他即将收购的公司,连一个主管的餐厅都没有,还要排队吃自助餐?这位总裁觉得不可思议。排队取餐之后,他问培洛:“我们坐在哪里?”培洛说:“就跟员工一起坐呀!”于是那位总裁一边吃一边与员工聊天。

吃到一半的时候,培洛说:“我们换一张桌子吧。”这位通用汽车的总裁觉得更不可思议了。

吃完之后,通用汽车的总裁说:“培洛呀,虽然你这个公司没有什么高级主管餐厅,但你公司的菜是我吃过的自助餐里最好的。”

原来培洛在企业里天天排队吃自助餐,是在监督厨房;而他每餐中间换一桌跟基层的员工聊天,是为了时刻了解公司的营业状况。

管理中70%的错误是因为沟通不充分造成的。通用电气公司CEO伊梅尔特在谈到怎样支配自己的有效工作时间时说:“我差不多有30%~40%的时间跟人打交道,进行交流、沟通。”现代企业的决策者需要实施走动式管理,将与员工的沟通渗透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

稻盛先生说,当你希望别人了解你时,就得从心发声,这样的声音自然有一种特别的力量,深深地深入他的心,使人感动。

在人心,真诚和真诚的频率是一样的,虚伪和虚伪的频率是一样的。真诚招致真诚,虚伪招致虚伪。

真诚具有穿透性的力量,因为,真诚的心之间没有障碍

某公司总经理为了提高整体营业额,决定召开高阶层会议,总经理拟定了六个最重要干部的名单,让秘书通知这六位干部开会。(www.xing528.com)

会议开始,总经理却发现秘书忙中出错,竟然邀约了七个干部开会。

总经理马上拉下脸,拿起内线电话将秘书训斥一顿,冷冷地对等待开会的干部说道:“在你们当中,只有六个人够资格参加,现在,我想大家心知肚明,请那一位不够资格的干部自行离席。”

经理们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心中就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的,谁都不知道总经理所指的,谁也不愿先行站起身来离去,生怕会影响到自己在公司内的地位,或是招来总经理更严重的震怒。

会议室中的第七位干部——董事长,睿智地向总经理使了一个眼色,安详地看了看众人,慢慢地走了出去。董事长不仅顾及了经理们和总经理的颜面,让大家得以找到台阶下,更为公司内的所有重要干部,上了一堂最宝贵的“用人之道”的课程

谦逊并不意味着低人一等,并不意味着你损失了面子,谦逊常是庄严与尊贵。在人事管理中,谦逊的态度有时比强硬、粗鲁的管理方法更有效。如果董事长指出了那位干部,则会给以后的人事管理带来无形的隔阂,制造不必要的障碍。而董事长谦逊地退出,却为今后的人事管理铺平了道路。

稻盛先生认为,在员工追随主管之前,主管不应该只是信赖他们,更要予以尊敬。要建立这种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肝胆相照

在你试着与员工沟通你的管理哲学时,你必须先填平阻碍彼此间了解的代沟。这些代沟可能来自年龄、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差异等方面。

与员工建立尊重的关系,莫如建立“合伙人”的关系。让员工通过各种途径,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称得上是一个合伙人。

宋朝时,两位日本僧人道元与明全结伴,渡海来中国留学。他们落脚在天童山景德寺参禅修行,孜孜不倦地求悟禅法。

一个大热天,午饭后,道元前往延寿堂探望因病静养的明全。当他经过东廊来到佛殿之前时,看见一位老和尚,背驼如弓,眉白如雪,一手撑着拐杖,一手将香菇一颗颗地排在地砖上。僧人们都知道,寺院里需要使用大量香菇,必须趁着暑天烈日晒干,以便储存备用。

道元认识这位老和尚,他是寺院里负责膳食炊事的“典座”。道元看到尽管骄阳当空,老和尚却没戴斗笠,全身汗水淋淋地专心工作着,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赤日炎炎,热浪逼人,连廊下的道元都受不了,何况酷日下的古稀老人呢?年轻的留学僧顿生怜悯之心,于是趋前探问:“请问老师父今年贵庚?”

老和尚稍微直腰,答道:“老衲今年68岁。”

道元关切地说:“老师父年岁已高,这种工作就让院里其他僧人来做吧。”

哪知典座头也不抬,严肃地回答:“他不是我。”

“他”当然是指“他人”,而不是我,此话的意思显然是指他人的修业并不能代替自己的修业,他人的体验代替不了自己的体验。原来老和尚把“晒香菇”也看做是参禅的功课呢。道元在那电光火石之间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苦苦思索多年的禅法一下子明了了。

博弈的角度看,领导和下属在企业里永远属于两大阵营。领导不是下属,下属也不是领导,下属不可能完全了解领导的真实生活,领导也永远无法真正走进员工的心灵世界。但真正能在管理工作中一直保持这样清醒的认识实属不易,我们总是习惯于拿着自己的钥匙去开别人心灵的锁。只不过,高明的领导学会了与员工互换角色的本领,求同存异,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尽量缩短两个阵营的距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