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
当我还是青葱少年时,港台音乐风靡,其中有一位叫杨庆煌的台湾歌星也曾如流星一般划过我的天际。我买过他的一盒磁带,有一首歌叫《菁菁校园》。“校园的钟声叮当叮当,交织过多少美梦”的歌词朗朗上口,旋律优美,让我久久难忘。
我是舟山商校财会专业1992届的毕业生,家里管得松,个人又不自律,高考成绩属于学渣级别,只过了自费生的分数线,全班40多名学生,公费生与自费生差不多五五开,虽然身份有差别,但相处很融洽。毕业工作后,印象中在1995年夏天的某个晚上回过一趟母校,当时是送一本书给一位定海籍的新生。直到前几天的一个下午,丁杰打电话给我,说他和阮宏伟正在母校,再不来看,就要全部拆掉了。于是就有了“五一”假期4名同班老同学重游母校之举,算是最后的告别。
4月的最后一天上午,雨下个不停。10时许,我、丁杰、张平、阮宏伟4人驱车前往浙海院石化学院的校区。这一带,是原来舟山商校、石化学校的校园,也是我的母校。再过一个多月,校区将关闭,今后将交由绿城集团开发。下半年的新学期,长峙岛的新校区将启用。
车一直开到原来男生寝室下面的一个坡地,往上走几级台阶,就是篮球场。这个灯光球场在入学的第一年还举行过中秋晚会,现在早已破旧不堪。男生寝室被改建成石化宾馆,进门中央是一个吧台,上面扬满了灰,看样子是好久没人打理了。楼梯边是传达室,一位大姐从一扇小窗探出头来。得知我们是校友重返母校颇为意外,说石化宾馆已经不开了,现在这里是海院的研究生楼。走上楼去,原来开放的大阳台封闭起来,显得分外安静。二楼的墙壁上写着“女生寝室,男生止步”。我和张平当年的寝室在三楼左边第一间,现在的房号是306,门口贴着“学生住宿信息表”,只住了3个人。记得我们第一学年,同样的一间房,挤下了满满10个人,坐的地方就是下铺同学的床沿,把床单坐得一团漆黑。
当年的食堂还是食堂,菜品丰富,甚至还有清真窗口。当时一份青菜垫大排要1.2元,像我们这样的寻常人家,不是常常消费得起的。现在一块大排也只3.5元,记得从毕业到现在,我的工资翻了60多倍,大排这个价格,说明学校的菜价确实够亲民。(www.xing528.com)
时间还不到11点,陆续有学生来吃饭。食堂打菜的大叔大姐见到一群陌生的中年人,便出来询问。得知我们是老校友,大家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很是亲切。有的说对母校的感情真深;有的说再过一个月学校放假,下学期他们就要去新校区了,路远了不少;有的还客气地邀请,在这里吃了饭再走吧……
我们提出想去楼上看看,一位大姐忙去找钥匙。楼上原本是舞厅,楼梯在室外,现在改在了室内。里面的布局还和以前差不多,但多了几排餐桌和椅子。这位大姐说:“去年有2005级的一班校友特意选在这里举行同学会,我们烧好了菜端上去。”
最后看的是教室。茶色的铝合金窗,20余年过去了依旧完好,阶梯边沿的护梯铜条早已不见踪影。当年这幢楼和旁边的图书馆,是舟山最新、设施最好的教学楼,现在看来质量也是一流的。休息日,楼里没有学生进出,走到五楼,自己原来的教室门关着,隔壁28班的门倒开着,设施换成了多媒体。三层阶梯教室的门都紧锁着,看样子是关闭许久了。这里是上大课的地方,遇到考试季节,只有这里晚上不熄灯,常常灯火通明到凌晨。
最让人感慨的是,北面窗外的风景依旧。依旧是城北水库的大坝,依旧是农田和农家的小楼,宛如时光倒流,又在这一刻定格。眼前浮现出《菁菁校园》的歌词:“成长的岁月最是令人难忘,总是那么令人惆怅。”
再见,母校!岁月静好,记忆永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