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
1820年9月2日,登基已经25年的嘉庆皇帝突然死在承德避暑山庄。
说是突然,就在这一月,时年61岁的老皇帝又一次长途跋涉前往热河举行秋狝大典,足见身体健康。事实上,前一天上午他还策马翻越广仁岭,下午“圣躬不豫”,第二天就龙驭宾天了。
活着时少病痛,临死时走得快,是咸丰帝之前历朝清帝身体的两大特征。估计游牧民族基因好,平时又重视骑射的缘故。从死前的特征来描述,爱新觉罗家族估计有心血管方面的遗传病,嘉庆也不例外。
现在,大行皇帝停灵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42年后,这里还将躺着他的孙子咸丰帝。此时山庄乱成一锅粥,不是因为老皇帝死了悲伤过度,而是册立新君的诏书找不到了。
自康熙朝首立太子又两度被废,继而九子夺嫡后,雍正改公开立储为秘密立储。皇帝生前将立储君的诏书一式两份,一份藏在紫禁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一份由贴身太监随身携带。老皇帝死后,两份诏书对照无误,新君即位。
乾隆是第一位享受此待遇的皇帝。等到他的儿子嘉庆帝即位时,乾隆退居太上皇,亲眼见证了诏书启封的神圣时刻。结果等到嘉庆死时,诏书却找不到了。而且蹊跷的是,紫禁城传来消息,正大光明匾的后面也是空空如也。
当时,陪伴嘉庆去山庄的有皇次子智亲王旻宁和皇四子瑞亲王绵忻,皇三子惇郡王绵恺在京留守。嘉庆共有5子9女,长子早夭,幼子绵愉当时才7岁,实际上有竞争力的就中间3个儿子,这当中旻宁的优势最为突出。
旻宁就是后来的道光帝,时年39岁。他是孝淑睿皇后所生的第二子,孝淑睿皇后是嘉庆的嫡福晋,结发夫妻感情深厚,嘉庆即位后被尊为皇后,第二年去世。为顾及尚健在的太上皇的情绪,丧事办得几无声息,让日后的嘉庆甚为愧疚。后来长子早夭,旻宁实际上等同于长子,且为正妻所生的嫡子,地位超然。大婚时,太上皇乾隆和嘉庆皇帝亲临祝贺,乾隆特许他婚后依旧在宫中居住,这是皇子中的特例,可见在两帝眼中,早已把他当储君看待。实际上终清一朝,嫡子继位的仅旻宁一人而已。
特别是1813年(嘉庆十八年)9月的“癸酉之变”,旻宁立了大功。当时,嘉庆又在热河秋狝,天理教起义军在林清的指挥下,200余人分批混入北京城,部分得到入教太监的内应,闯进了紫禁城,一路攻到隆宗门前。隆宗门是内外廷的分界处,形势危急万分。此时,正在宫内读书的旻宁得到警报,临危不乱。一面调动军队入宫镇压,一面紧闭宫门,固守待援。起义军撞门不果,准备攀墙入宫,被旻宁当场用鸟枪连毙两人。仓促之间,无从觅子弹,旻宁扯下了自己衣服上的金扣,足见其胆大心细和处变不惊。事后嘉庆帝一边下罪己诏自责,一边把旻宁狠狠表扬了一番,晋封他为和硕智亲王,这是清朝宗室的第一爵位,连带那把鸟枪也得了一个“威烈”的封号,地位明显比其他皇子高出一截。
现在这个众人心目中默认的储君,好不容易熬到了继位的关口,一时三刻却找不到继位的诏书,真是尴尬万分。再后来,翻箱倒柜,一连翻了十几个箱子,才在一位近侍的随身小盒中,找到了这份事关江山社稷的诏书,诏书内容也正如旻宁所愿。
此时,京城里的孝和睿皇后,也到了人生抉择的关口。(www.xing528.com)
孝和睿皇后是礼部尚书恭阿拉的女儿,初系侧福晋,嘉庆即位后,晋封为贵妃,再升皇贵妃,嘉庆六年晋升为皇后,是嘉庆的第二任皇后,育有绵恺、绵忻2子和1女。女儿早殇,没有留下文字。
正大光明匾后空空如也,只能是被嘉庆帝撤出,至于原因,恐怕也只有一个:日久见人心。据现有的史料分析,嘉庆晚年,渐渐对旻宁的资质平庸感到失望,预备换人,理想中的人选,当是皇四子绵忻。一个明显的特征是,绵忻年纪轻轻就被封为亲王,而他的亲哥绵恺仅被封为郡王。可惜嘉庆没料到自己死得这么早、这么突然。
毕竟旻宁无过错,且还未到亲政一刻,资质平庸也只是领导者自己的感觉。最关键的是,绵忻年仅15岁,如果此时孝和睿皇后意欲强立为君,王公大臣不服,势必会引起朝野激烈反弹,自己也会落得个私心偏袒的恶名,局势显然会难以控制。
所以孝和睿皇后得知消息后,立即向避暑山庄发出了懿旨,大意是说,现在皇上不幸去世,谁继位是国家头等大事。按理说旻宁当之无愧,但怕仓促之间,老皇帝来不及说明。我深知旻宁这个人谦虚,所以特意降旨,请大家扶助旻宁继位。
接到这样大公无私的懿旨,可以想象旻宁无比激动的心情。史书上说他不停地叩头,感动得连话也说不出来。同时,他把刚刚找到的即位诏书让近侍带回宫中,请孝和睿皇后审核。
就这样,虽然有点小波折,道光皇帝还是顺利继位了。这道懿旨种下的恩情,成了他心底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其后30年间,他侍奉皇太后如亲母,两人感情深厚,就连去世也在同一年。
1850年1月23日,74岁的老太后归西,悲伤不能自已的道光帝坚持在后母停灵的寝宫守灵,恪守古代孝子居丧的礼节,睡草席、枕土块。移灵之后,他把草席和土块转移到了自己的寝宫,一丝不苟。王公大臣苦劝不听。当时道光帝已经69岁高龄,本来就年弱多病,加上那年冬天北京气候苦寒,不幸染病,结果仅相隔一个多月就去世了。
从道光的表现来看,他对后母的感情是真挚的,谁说帝王家里无真情呢?
终道光一朝,再也未踏入避暑山庄半步,连乾隆、嘉庆父子奉为国之根本的秋狝大典也停了。也许是如他所说的节约开支,也难保避暑山庄在他心里留下的不愉快的记忆。
孝和睿太后恪守祖训不干政,但偶尔也会发出惊人之语。据《翁同龢日记》记载,道光晚年,国家多事之秋,每次批阅军情,必定要闷闷不乐许久。当时正值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占领定海。一次请安时太后问起,道光为安慰她,故作轻松地说,只是一个边远小岛。结果遭到了厉声训责:祖宗创业,每一寸土地都来之不易,怎么能轻描淡写地说弃就弃?
面对九五之尊的皇帝,这样严厉的话,当时全中国也只有辈分高、威望重的太后能当面直抒胸臆。无地自容的道光帝只能长跪谢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