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江公所:慈善事业与永久之家

三江公所:慈善事业与永久之家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原来的名字相比,多了“慈善”两字,其目的是为会员购置楼业、公墓,举办各项慈善事业。于是,主席团做出了三江公所历史上迄今为止最重大的一个决策:买楼,为三江公所营建永久会所。三江公所从此结束了颠沛流离的历史,有了自己永久的家——纽约市地威臣街25号。

三江公所:慈善事业与永久之家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卷入二战,大批会员应征入伍,投身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公所活动陷入停顿。 1946年8月13日,胜利归来的会员们重拾旧河山,重新创立三江慈善公所。与原来的名字相比,多了“慈善”两字,其目的是为会员购置楼业、公墓,举办各项慈善事业。但久违的和平时代到来,大批饱受骨肉分离之苦的会员返回中国定居,所以这一计划也未能实现。直至20世纪50年代以后,三江慈善公所才迎来了鼎盛时期。很多中国海员在举目无亲的异国生存,加入三江公所抱团取暖成为最好的选择,短短数年间,会员人数猛增至近千人。

三江公所事业兴旺,主持公所日常事务的主席、理事长以及理事们却愁眉不展。公所现址东百老汇街22号的场地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多会员,另行租用更大的场地倒也不是不可行,但当年资讯落后,纽约又这么大,频繁搬迁会让会员难以找寻,难有家的感觉,也不利于今后进一步发展。会员们也迫切需要有一个可以倾诉心声,能够互帮互助的理想场所。于是,主席团做出了三江公所历史上迄今为止最重大的一个决策:买楼,为三江公所营建永久会所。

从1954年做出买楼决定,到1956年9月22日在新购置的3层大楼举行落成庆典,三江公所成立了专门的筹募基金委员会,上至主席、理事长,下至普通会员,积极响应,除纽约外,还发动在费城、波士顿新泽西旧金山等地的乡贤踊跃捐款。周忠根说,当时大部分会员是海员出身,落户纽约才短短数年,身无长技,不少还是文盲,唯有靠卖力气艰难谋生,自己及家人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但为公所买楼却愿意慷慨解囊。(www.xing528.com)

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900名会员和部分社会热心人士两年多的接力,最终筹得购楼所需的善款47074美元。三江公所从此结束了颠沛流离的历史,有了自己永久的家——纽约市地威臣街25号。

这笔钱在当年是不折不扣的巨款,按当时美国的GDP来推算,相当于今天的140余万美元。大楼位于曼哈顿,地段优越,与市政府、华尔街、百老汇只有一箭之遥。为让后人永远铭记前辈先贤们的恩德,在1986年9月大楼落成庆典30周年之际,时任三江慈善公所主席陈英辂亲笔将捐款名单及金额重新抄录于大幅的红绸布上,在公所永久保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