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
前些日子在新浪微博上看到一位经济学家的感慨,他说:国家,说到底国跟家还是不一样的。一户人家,夏日晚上天气炎热,胃口不佳,那就少烧点、少吃点,不仅有益身体,还节约了开销;但国就不一样,每年比前一年要多烧7% 的菜,而且一定要吃下去。
微言之中,有大义存焉。
政策制定之初,7% 的计划肯定是反复推敲,执行的一年之中,视国家的“身体”状况,适当调整也是必不可少。韩非子有言“时移而治,不易者乱”。实际在新常态下,“移”的速度实在太快。想想中世纪的欧洲吧,千年一夜的黑暗让人窒息。现在不要说调整增长速度了,连经济增长模式也在受到倒逼,甚至国际游戏规则也在不断修正。最近TPP 成了热词,不难想见WTO 面临的压力。
但这难道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形势比人强,跟什么作对也不能跟趋势作对。本人厕身的报业,也是震荡不断。如《上海壹周》“因为公司经营方面的原因”,宣布自今年11 月起正式休刊。这可是曾经的上海市著名商标,2003 年与外滩、金茂大厦等作为上海标志,入选“热爱上海的一百个理由”,一纸风行上海滩。
去年8 月,海力生集团60 年庆,笔者参与编纂了《梦铸辉煌》一书,对集团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海力生可谓凤凰涅槃,20世纪80 年代中期最困难的时候,距离倒闭仅有一步之遥。当时企业名为舟山水产食品厂,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实际上就是政府的一个车间,只管生产,不问销售。工厂主要产品就是水产罐头,国家统购统销取消了,企业要自己找原料、找市场,这对30 年一贯制的老企业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www.xing528.com)
更可悲的是,市场急剧萎缩。随着水产品市场的活跃和物流的进步,百姓的口味调高了,转而青睐于各类海鲜,谁还愿意去买品种有限、口味单一的水产罐头呢?全省11 个地市原先各有1 家罐头厂,9家先后倒闭,剩下的杭州和舟山的罐头厂也是负债累累。杭州的厂后来被“娃哈哈”收购,转产儿童营养口服液,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舟山水产食品厂则幸赖之前打下的制药底子,经过一番艰辛努力,终于成功实现了转型。
历史总会有似曾相识的一面,现在的情形与20世纪80 年代改革大潮初起时颇有几分相似。有些企业的困难,恐怕比当年的舟山水产食品厂也好不了多少。但历史绝不是简单的轮回,毕竟与30 余年前相比,我们处在一个国家实力空前强大、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时代,就像一位富二代再创业一样,我们有基础更有经验,还有之前积累的深厚人脉。
更重要的是,请大家不要低估中国民营经济自我调整、自我修复的能力。这股力量像流水一样,柔弱又坚强,即便遇到火山喷发的阻隔,也会重新奔涌而出!
■本文刊于《舟商》杂志2015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