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94年首个国家扶贫计划:八七攻坚记实

1994年首个国家扶贫计划:八七攻坚记实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4年3月,国家发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阶段,专项扶贫贷款项目占全部扶贫资金的一半以上,它的主要目标是为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提供直接信贷支持。按照这个标准,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国定贫困县共有592个,主要分布在18个贫困地区。

1994年首个国家扶贫计划:八七攻坚记实

1994年3月,国家发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所谓“八七”,是指针对当时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这一计划圈定了分布在中西部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山区、黄土高原区、地方病高发区以及水库库区的592个县作为扶贫工作重点县,确定了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当时确定的目标是,到20世纪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绝大多数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扶持贫困户创造稳定解决温饱的基础条件,并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变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落后的状况。这一计划实施以后,到2000年底,国家重点扶贫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37元,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明显加快,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阶段,专项扶贫贷款项目占全部扶贫资金的一半以上,它的主要目标是为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提供直接信贷支持。在扶贫资金的投向方面,1997年开始生效的《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各项扶贫资金的地区投向和项目投向,即必须全部用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并以这些县中的贫困乡、村、户为资金投放、项目实施和受益的对象。在扶贫资金的分配方面,从1996年开始,农村扶贫总的原则是省级政府对省本级扶贫工作负总责,并具体制定了“四到省”的原则(资金到省、权力到省、任务到省、责任到省)。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要求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建立东部沿海地区支持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扶贫协作机制,推行入户项目支持、最低生活救助、劳动力转移、生态移民等综合性扶贫措施。经过7年的努力,基本实现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既定的目标,农村贫困人口从8000万人下降到300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左右,贫困问题从普遍性、区域性、绝对性贫困向点状分布和相对贫困演变。(www.xing528.com)

这一时期的开发式扶贫是在国家的必要支持下,利用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促进生产建设,逐步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温饱、脱贫致富。政府专项扶贫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扶贫目标群体瞄准机制。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特点,就是扶贫瞄准机制是县级瞄准。1986年,国务院第一次确定了国定贫困县标准,1994年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时,重新调整了国定贫困县标准。以县为单位,凡是1992年人均纯收入低于400元的县全部纳入国定贫困县扶持范围,凡是1992年人均纯收入高于700元的原国定贫困县,一律退出国家扶持范围。按照这个标准,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国定贫困县共有592个,主要分布在18个贫困地区。

二、扶贫资金的投入和使用。在扶贫资金的投入方面,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阶段,中国用于扶贫工作的资金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主要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向贫困地区投入专项扶贫资金;第二类主要通过财税优惠政策减轻贫困地区政府的财税负担,包括一系列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一些阶段性、临时性的财政政策;第三类主要是扶贫贴息贷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