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就豪迈地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以后的历届中央领导人对此都有进一步的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消除国内贫困上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8年,中国人均GDP是230美元,是当时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到2007年,中国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均GDP达到2600美元,仍然是中低收入水平。到2019年底,我们人均GDP已经略超1万美元,达到中高收入水平。同时,经过有力的脱贫攻坚工作,贫困人口数量已经由2012年的9899万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到2020年,脱贫攻坚精准收官,中国即将告别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实现规划已久的全面小康。
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汪三贵院长介绍,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使极端贫困人口到2030年下降到3%以下的水平。中国到2019年年底极端贫困人口基本上接近零,比联合国目标提前了10年。应该讲,中国的减贫,对全球的减贫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贡献不仅体现在我们的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同时带动全球的贫困人口减少;另外,我们也创造了我们的扶贫模式与经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至少可以借鉴。
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在减少贫困人口、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按照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扶贫标准,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人,到目前已基本全部脱贫。中国减少的贫困人口占全球减少贫困人口的70%以上,同时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扶贫工作的巨大成就,显著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扶贫成就。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这既是中华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反贫困史上的独到成就,是中国对人类发展进步作出的卓越贡献。
改革开放40余年来,在长期的扶贫开发实践中,中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扶贫工作经验。根据业内专家的总结,这些经验集中体现在以下七个坚持: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建立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实施跨部门的扶贫工作协调机制,按照中央扶贫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制定政策举措,组织实施项目。国家建立扶贫工作组织领导机构,不断提升扶贫工作队伍的能力。全面强化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切实提升贫困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手段,为扶贫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建立最严格的考核制度,督促各地、各部门落实扶贫工作责任。
二是坚持改革开放,将扶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改革开放40年来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增长,为大规模减贫奠定了物质基础。国家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过程中,始终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作为重要目标。“十三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单独编制了脱贫攻坚子规划。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连续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三个中长期扶贫规划,分阶段明确扶贫对象、奋斗目标、主要途径、政策措施、组织保障,持续推进扶贫事业。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分阶段确定扶贫标准和目标任务。从国情出发确定扶贫标准,是制定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国家根据贫困人口特征变化,先后三次确定扶贫标准,让改革和发展成果惠及更多贫困群众。现行贫困标准在基本生存需求以外,考虑了教育、卫生、住房等发展需要。根据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制定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当地实际制定高于国家扶贫标准的地区扶贫标准”的政策。每一次标准调整后,国家规划的目标任务都是逐步减少该标准下的贫困人口。
四是坚持精准方略,采取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减贫的驱动力量包括制度变革、经济增长拉动、普惠政策覆盖、专项减贫计划,针对不同阶段的主要致贫因素,这些措施发挥不同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要求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根据致贫原因分类施策,通过发展生产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社会保障兜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途径脱贫致富,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
五是坚持广泛参与,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社会扶贫体系。组织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逐步形成东部省市对口帮扶中西部省区市的工作格局,同时动员全国支援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组织开展党政机关定点帮扶贫困县,探索完善行业扶贫政策的有效方式。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促进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交流。
六是坚持开发扶贫,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实施开发式扶贫方针,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鼓励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家和社会各方面扶持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和组织创新,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生态建设、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多种途径,实现脱贫致富。改善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发展水平,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发展贫困地区教育、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为贫困人口建设覆盖各方面的安全网。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细致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摆脱思想贫困、意识贫困。
七是坚持合作共赢,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我们注重加强减贫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减贫目标的实现上作出积极贡献。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引进国际资金、项目和经验,促进国内扶贫事业发展。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发起“一带一路”倡议,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在中非、中拉和中国东盟合作框架内,开展考察、培训交流等项目,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共同促进减贫事业。
以上七个坚持,构成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减贫事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不同政治倾向的国际组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对于中国扶贫开发的成就和经验都给予高度肯定,认为中国创造了有利于贫困人口的发展模式,所形成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13]
历史正在铸就,百年奋斗结出硕果,千年期盼终成现实。(www.xing528.com)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2020年,历史的里程碑在这里铭刻!
[1]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载《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476页。
[2]金一南:《苦难辉煌》,作家出版社2015年版,第6页。
[3]金一南:《苦难辉煌》,作家出版社2015年版,第6页。
[4]张敬东:《杜润生他们》,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11年版,第116页。
[5]徐伯黎:《毛泽东穿补丁裤子会见外宾》,载《检察日报》,2015年11月17日第8版。
[6]韩晓青:《精兵简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载《学习时报》,2018年3月12日第5版。
[7]韩晓青:《精兵简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载《学习时报》,2018年3月12日第5版。
[8]毛泽东:《为人民服务》,载《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87页。
[9]村民巩万发的婆姨,他们家的孩子叫“春”,陕北方言称“春的妈妈”为“春妈的”。——原书注
[10]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版,第23—25页。
[11]郑林华:《“要干好一件事,应该无私无畏”》,载《北京日报》,2019年04月29日,第15版。
[1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页。
[13]中共国务院扶贫办党组:《创造人类反贫困历史的中国奇迹——改革开放40年我国扶贫工作的重大成就与经验》,载《求是》,2018年第1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