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踏上更加繁荣富强的新起点,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然而,中国目前仍然有约40%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户籍人口则仍然在一半左右,而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让人们普遍感受到攻坚“重中之重”的成效,仍然需要继续付出巨大努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这一过程之中,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促进三农事业与时代共同进步,实现城乡和谐发展,使中国现代化建设获得牢固的基础,仍然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中国发展条件,把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发展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这一总体部署下,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世纪以来,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探索进入了城乡统筹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时间较长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得以遏止并开始逆转,“三农”问题的解决呈现出光明的前景。目前,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度着眼,实现“三农”发展的“强富美”还有艰巨的任务。(www.xing528.com)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和农业农村部的有效推动下,中国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以及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已经有较大的进展。中国粮食产量多年来已稳定达到1.3万亿斤以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一底线任务始终牢牢守住。同时,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等方面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
看今日之世界,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沉着应对、发声有力,底气首先源自中国农业用9%的土地养活世界20%的人口的奇迹。新世纪以来,我们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沿着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中国农民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时代,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是农耕文明,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因而是中华文化的命脉所系、源泉所在。在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撑下,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农业永远是基础和刚需的产业;无论农业形态怎样变化,中华文明以农为根的基本格局不应也不会改变。相信神州上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会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昂扬奋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