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金概述
在财务管理中,现金不等同于通常所说的现款,我们把在企业内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统称为现金。也就是那些随时能变现的“钱”,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等等。
相对而言,现金是变现能力最强的资产。持有现金是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企业有较强偿债能力和较高信誉的表现。但并不是企业拥有的现金越多越好,企业持有过量现金会导致资金闲置,不能使企业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力。并且从一定意义上讲,现金是处于两次周转之间的间歇资金。现金管理不严,会使企业资金周转受阻,直接影响企业整个流动资金的正常周转并进一步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此外,加强现金管理,对于搞好财务监督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财务主管来讲,让现金既不缺乏也不过剩,管好企业的金库并有效地防止现金滥用和流失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2.企业为什么要持有现金
在企业的实际生产运营过程中,现金往往不能或很少能提供收益。从这一点上看,企业应该杜绝持有现金。但是在实际上,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这样做,它们总是要保持一定量的现金,这是由它的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所决定的。
(1)交易动机。
交易动机亦称支付动机,是指企业必须持有一定的现金以满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支付需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连续不断的,在这一过程中,偿还债务、购买材料、发放工资、支付杂项费用等各种各样的支付需要每天都会大量发生。虽然企业也在不断地通过销售、收回应收账款等行为而产生一些现金收入,但是这种收入与需要的现金支出并不能保持同步,于是,储备一定量的现金以便满足不断发生的支付需要就是必要的。否则的话,必要的交易无法完成,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也难以继续。此外,在有些企业里,其销售活动中可能需要一定量的现金用于找零,这也是持有现金的一个原因。
为了交易的需要而持有足够的现金,还能得到的好处是:
①较多的现金储备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维持企业较高的信誉,从而使企业能够很容易地从供应者那里取得商品使用。
②较多的现金余额可以使企业充分利用交易中现金折扣,从而降低购货成本或降低财务费用。例如,面对着“2/10、n/30”的现金折扣优惠政策,如果能在10天内付款,则可获得按售价给予2%折扣的好处。
企业出于交易动机而持有的现金额通常被称为交易性现金余额。交易性现金余额的数量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特别是营销规模,一般而言应与营销规模呈正比例的变动。此外,企业生产经营的性质(如制造业或零售业)、特点(如是否有季节性)等也会影响到企业所持有的交易性现金余额的大小。
(2)预防动机。
有时侯,企业持有一定的现金以便应付发生意外事件所产生的现金需要,这种动机称之为预防动机。现代企业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因而企业未来的交易性现金需要并不总是确定的;再加上有可能出现的各种自然灾害,都有可能使未来的现金需要发生异常变动。因此,为了满足未来发生意外事件的现金支付需要,也为了保证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得以进行下去,企业应该考虑保持一定的现金储备,也就是说,应该持有一个较之正常交易所需要的现金量更大一些的现金余额。
企业为预防动机而持有的现金额被称为预防性现金余额。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数量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和企业对未来所作的现金预防的准确性。一般而言,企业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现金预测相对比较准确,预防性现金余额可以相对较小;反之,则应保持较大的预防性现金余额。此外,企业临时性融通短期资金的能力、管理部门愿意承担的风险程度、未来自然灾害及其他某种变故发生的可能性都是影响预防性现金余额大小的重要因素。
(3)投机动机。
投机动机是指企业持有一定资金以备满足某种投机行为的资金需要。一般而言,这里所讲的投机行为主要是指将现金用于不寻常的购买机会。如在证券市场发生剧烈动荡时企业以手头上所拥有的现金投资于有价证券以便赚取丰厚的投资收益;商品市场上发生某种巨大的波动致使企业购置某种材料商品以赚取巨大收益。
企业为投机目的而储备的现金额可以称之为投机性现金余额。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储备投机性现金余额而计划在未来从事某种投机行为的现象是很少发生的,因为人们往往很难预料到未来是否会存在发生投机行为的可能性。相应地,投机性现金余额的预计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一般情况下,企业都不会专门为投机性需要而安排现金余额。
此外,如果银行规定企业必须履行补偿性要求的话,企业的存款账户中也必须维持一个最低存款额。
3.企业持有现金的成本
由于现金本身并不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收益,企业持有现金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但这种代价与其持有量并没有明显的比例关系。这种代价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所以对现金持有成本要采取综合分析方式。一般持有现金的成本主要有机会成本、短缺成本和管理成本三种。
(1)机会成本。
一般认为现金资产是非盈利资产,企业的银行存款即便有利息收入,也是非常低的,只能看作是起一种保值作用。一些活期存款甚至根本没有利息,然而如果企业将这部分现金资产进行投资,则可能像企业的其他资金一样获得大致相同的利润率,如对外贷款也可以获取按当时资本市场利率计算利息收入。但企业放弃这些投资行为而保留现金,则表明企业为了维持一定的现金存量,而放弃了这些可能获利的机会。可见现金作为企业一种特殊的资产形式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便是放弃其他投资机会成本,一般可用企业投资收益率来表示。通常认为,金融市场的利率越高,企业的投资报酬率越高,那么持有现金资产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主管在保持企业一定现金存量和不丧失投资获利的可能性之间进行合理的选择,选择最合理的现金置存量。
(2)短缺成本。
短缺成本是指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现金资产,不能应付必要的业务开支,而使企业蒙受各种各样的损失。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呈反向变动。短缺成本一般有如下3种:
①缺乏购买能力的成本。
这主要是指企业由于缺乏现金而不能及时购买原材料等生产必需物资,从而使企业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所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虽然不能十分明确地测定,但一旦发生,则必将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②使用损失和享受现金折扣优惠的成本。
这首先是指企业由于现金缺乏而不能按时付款,而失信于供货单位,造成供货方以后拒绝供货或不接受延期付款的代价,这种损失对企业来讲,可能是长久和潜在的,造成企业信誉和形象下降。其次是指如果企业缺乏现金,不能在供货方提供现金折扣期内付款,便会丧失享受现金折扣优惠的好处,从而变相提高了货物的购货成本。这两种缺乏成本的损失也不能十分精确地加以测定,但其对于企业利益造成的长远损害却是非常严重的。
③丧失偿债能力的成本。
这是指企业由于现金严重短缺而根本无力在近期内偿付各种负债而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的成本。由于现金短缺而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甚至导致破产清算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所有现金短缺成本中,此项成本对于企业来讲是致命的。虽然对于那些突发性事件,财务主管确实不能做到料事如神,但在制定企业现金管理体系乃至企业整个财务体制时,您确实应当充分注重现金短缺成本可能对企业造成的重大伤害。
(3)管理成本。
现金管理成本是指对企业留存的现金资产进行管理而付出的代价。如果建立完整的企业现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它应当包括支付给具体现金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和各种保护现金安全而建立的安全防范措施及购入的相应设备装置等。这种现金管理成本的高低一般与企业现金置存量并无明显相关性,故在大多情况下被视为一种相对固定的成本。
4.现金管理的内容
现金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所谓最佳现金持有量只是相对而言,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测算其结果是有差别的。从理论上讲最佳现金持有量,是指能使企业在现金存量上花费的代价最低,即在确保现金要求的情况下使现金持有成本最小。
定期编制现金预算,合理安排现金收支,及时反映企业现金的盈缺情况,是现金管理内容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现金预算的编制在整个现金管理中具有龙头作用,对企业整个财务管理也有根本性的意义,是企业现金管理的方向。
(3)建立健全现金收支管理制度。
要使现金预算能如期产生它应有的效果,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加强现金的日常控制,做好银行存款的管理,做好各种转账结算工作,并且要实施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如现金收支职责的分工和内部牵制等。
此外还要建立现金管理信息的反馈系统,一旦发现企业现金运转不灵或现金流出流入情况发生变化,及现金持有量低于企业最低限量,应能及时告知财务主管,以便财务主管能尽快采取措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4)现金管理手段的科学化。
要提高现金管理水平,应对现金的使用情况实行定期考核与事后分析。现金考核的指标很多,不同的企业可根据其实际需要来制定。现金考核可以用绝对数指标也可用相对数指标,要视具体考核内容而定。如现金收入量的考核、现金支出量及构成的考核、现金使用范围的考核、现金预算完成情况的考核、最合理现金存量的考核等。
考核现金使用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现金周转率,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周转率=收到现金的销售收入/现金平均余额
公式中,分子是指企业销售收入中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金部分。分母是指企业现金的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的平均数。
一般而言,现金周转率(次数)越大越好,说明现金流转快,现金利用率高,收回现金没有被长期闲置,而是继续投入企业经营之中。企业可以根据现金管理目标,事先估计出全年或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量,除以企业确定的最合理现金持有量的平均值,便能了解本期现金利用水平。当然,也可与上期或同行业进行比较分析。
从企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来看,提高现金周转率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体现了现金利用效率和企业现金收入的实际水平。因为要提高周转率势必要从降低现金平均持有量和增加以现金结算的销售收入两个方面入手,两者相辅相成。如果平均现金持有量下降,而又不影响当期现金使用,只有依赖增加销售收入来完成。而要扩大销售收入,又必须要支出大量现金,压缩库存现金。所以现金周转率指标的考核分析特别重要,不但要看实际数与计划数的差异,还要注意对不同时期销售收入总量变化和现金平均持有量的变化作出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现金周转率变化的真正原因。
5.现金的最佳持有额度
如前所述,为了保证企业现金足够的流动性,为了保证正常周转的需要,企业必须持有一定的货币资金,但是,货币资金基本上是一种非盈利资产,过多持有势必造成浪费。因此,考虑两方面的原因,企业必须确定货币资金的最佳持有额度。确定了这个额度之后,企业应严格把握住这个额度。一旦货币持有量超过该额度,即应将多余部分迅速追加于生产经营或从事短期投资或偿付短期债务;而当货币资金持有量低于该额度时,即使有盈利甚丰的有价证券,企业也不应当贸然投资。
货币资金最佳持有额度主要有以下几种确定方法:
(1)现金周转模式。
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一直持续稳定地进行,现金支出基本上是购货和偿还应付账款,且不存在不确定因素,那么,我们可以根据现金的周转速度和一定时期(如一年)的预计现金需求量计算现金最佳持有额度。其公式为:
实际上,上式体现了现金最佳持有量与预计年总需求量成正比关系,而与货币资金周转次数成反比关系。在上式中,现金周转次数是指现金在一年内周转了几次,这可用下式计算:
现金循环天数亦可称为货币资金运行周期,是指企业从由于购置存货、偿付欠款等原因支付货币资金到存货售出、收回应收账款而收回货币资金的时间。在存货购销采用信用方式(赊购赊销)时,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循环天数=平均储备期+平均收账期-平均付账期
[例]某企业平均应付账款天数为25天,应收账款收款天数为20天,存货天数为70天,则现金循环天数为65天(70+20-25=65)。相应地,其年周转次数为:
假定该企业预计未来一年的现金总需求额为35000000元,则:
现金周转模式操作比较简单,但该模式要求有一定的前提条件。首先,必须能够根据往年的历史资料准确地测算出现金周转次数,并且假定未来年度与历史年度现金周转次数基本一致;其次,未来年度的现金总需求应该根据产销计划比较准确地预计。
如果未来年度的现金周转次数与历史年度相比发生了变化,但变化是可以预计的,那么该模式仍然可以采用。(www.xing528.com)
假定上例中该企业预计未来一年现金周转次数较之上一年的5.54提高10%,那么,我们可据以算出下年的周转次数:
假定年度的现金总需求额不变,则:
(2)成本分析模式。
如前所述,企业持有现金必然要发生一些相关成本,成本分析模式认为,这些成本主要是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三者之和构成了相关总成本。
使得这三种成本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就是最佳现金持有量。
另外最佳现金持有量的计算方法还有存货模式。存货模式下,假设收入是每隔一段时间发生的,而支出则是在一定时期内均匀发生的。在此期间,企业可以通过销售有价证券获得现金。与此相关的成本,一是现金的持有成本,即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一般以有价证券的利息率来衡量;另外便是现金的转换成本,即现金与有价证券相互转换发生的成本。使这两种成本最小的现金持有量便是最佳现金持有量。
(3)随机模式。
在存货模式中假定未来现金需求量事先预知,并且支出均匀。事实上这是很难做到的。现金的流动性往往是随机的,而且需要量不易事先预知,企业此时只能为其制定一个由上限和下限所组成的区域。
随机模式下,现金持有下限的确定一般受到企业每日的最低现金需求及管理人员的风险承受倾向的影响;现金持有上限确定一般根据经验或用数学公式推导获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有关财务管理专著。
当现金持有量达到该区域上限时,即可将部分现金转换为有价证券;当现金持有量不到该区域下限时,就应出售有价证券收回货币资金。一般来讲,现金的持有量处于两极限之间时无须考虑现金的投资与收回问题。
(4)其他的测算模式。
①比率测算。
选取某一标准(如流动负债、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等),根据历史资料找出现金最佳持有额与所选取的标准之间的比例关系,测定未来时期的最佳现金持有额度。这种做法又称为比例测算。例如,国外有些企业以现金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来测定最佳现金持有额,其大致公式为:
再结合未来情况对该比率予以适当调整,可以通过下式测定未来时期的现金最佳持有额度:
[例]某企业过去3年平均现金比率为0.6,根据同行业情况和未来年度的情况,拟将现金比率降低10%,假定预计下一年平均流动负债总额为8650000元。则可测定下一年的现金持有规模如下:
②经验估计。
对经营已久而且经营与财务状况基本稳定的企业来讲,未来年度的最佳现金持有额也可根据历史资金和预计未来年度的变动因素予以估计,而无须进行上述繁琐的测算。
上述各模式各有自身的特定要求和特点,计算结果也会存在差异,有时甚至出入很大。各企业的财务主管应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一般说来,以下几点是您应注意的问题:
●每种模式各有自己所要求的条件,财务主管应仔细分析,看本企业的情况是否适用。也就是说,各模式的预设前提应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吻合。例如,如果企业的货币支出均匀、稳定,未来货币需要量确知,甚至个别时候货币储备趋于零时也不会影响营业,那就可以采用存货模式或货币资金周转模式,但如出现相反的情况,企业更宜于选取随机模式。再如,货币投资于证券以及证券变现的机制不健全,那么以证券转换为条件的模式便不能采用,而须选用其他模式。
●每种模式各有自己所要求的已知资料,您应根据有关资料是否能够并易于取得来决定选用哪种模式。
●各种模式基本上都是根据数学原理主观推算的,而现实经济生活复杂多变,因此,财务主管还应对所测算出来的数字予以适当调整,然后形成将来据以管理的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额。
●如有必要,企业还应同时采用几种方法测定,从中确定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额度。
6.现金的日常管理技巧
企业在确定了最佳现金持有量后,还应加强现金日常管理,其目的是防止现金闲置与流失,保障其安全完整,并且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1)现金回收管理技巧。
现金回收管理的症结是回收时间。如何缩短收现时间,加速资金周转是现金回收管理要解决的问题。
加快应收账款收回速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邮箱法。
企业在各主要城市开设收取支票的专用邮箱,分设存款账户,客户将支票直接寄入邮箱,当地银行在授权下定期开箱收取支票。
●优点:省去账款回收中先将支票交给企业的程序,银行收到支票可直接转账。
●缺点:管理成本高,增加邮箱管理的劳务费。
②银行业务集中法。
企业在主要业务城市开立收款中心,指定一家开户行为集中银行,集中办理收款业务。
●优点:节省了客户支票到企业再到银行的中间周转时间,加速了收款过程。
●缺点:多处设立收款中心,增加了相关费用。
邮箱法与银行业务集中法其出发点都在于缩短收款时间,简化收款程序,有异曲同工之妙。
(2)现金支出管理技巧。
现金支出管理的症结是支出时间。站在支付方的角度,企业当然越晚支出现金越好,但前提是不能有损企业信誉。
因此现金支出管理重心应当放在如何延缓付款时间上,见表5-1。
表5-1 现金支出管理技巧
7.控制现金支出策略
延迟现金流出并尽量减少现金闲置时间,此类的现金支付控制措施对于有效的现金控制来说,也是十分关键的。主要措施有五种。
(1)支付账户集中。
如果一家公司有多家开户企业,它应当能迅速地将资金调入到专门进行支付的账户或企业,以防止在某些账户中逐渐积累起来过量的现金余额,严格控制支付的程序之一,是将应付账款集中于一个单一的账户或少量的几个账户中,这些账户应该设在公司总部。这样,资金就可以十分准确地在需要支付的时候再支付。如果企业想获取应付账款的现金折扣,那么就应在现金折扣期末支付。如果企业不想享受现金折扣,则应在信用期限的最后一天付款,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
对于财务总监来说,账户管理的朴素思想是“各账户中都要有足够用的资金,但不能积累过量的现金余额”。为此,他们必须借助发达的电脑系统,每天掌握有关入账金额的信息,并最好开发出在公司自有账户间自动转拨过量资金的系统。
(2)展期付款。
在不影响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展期付款,以控制现金支出。
(3)利用承付汇票。
承付汇票是向付款方而不是向企业签发的一种类似支票的支付工具,与普通支票不同的是,承付支票(汇票)不是见票即付,当承付支票被提交给开票方开户银行收款时,开户行还必须将其交给签发者以获确认;只有在签发者确认后,签发者才存入资金以支付该笔账项。这一方式的优点是推迟了企业调入资金支付汇票所需的时间,便于企业在银行中保持较少的现金余额。
承兑支票在国外使用得很普遍,在我国目前有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这两种。
(4)设立零余额账户。
零余额账户是指始终保持余额为零的一种公司支票账户体系;它要求有一个主账户(父账户)来弥补子账户的负余额,并存储子账户正的余额。
在国外,许多大银行都为客户提供零余额账户系统服务。在这一系统下,由一个主支付账户为其他所有的子账户服务。每日末,当所有支票都被结算完毕后,银行自动从主账户向各支付账户(如工资支付账户、应付账款支付账户等)划拨足够资金以支付申请付款的支票;如果零余额账户分散在一个或多个银行,资金可以以电汇的方式从集中银行的中央账户划拨。这样,除了主账户外,所有其他支付账户每天都将保持余额为零。
这一制度不仅可以加强对现金支付的控制,还可以消除各子账户中闲置资金的余额。
(5)远距离付款。
远距离付款是指如果企业在较远的外地设有分支机构,该分支机构不能就地支付所欠款项,而必须由企业指定的付款银行进行远距离付款。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延长支票的邮寄时间和结清时间,从而控制现金支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