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遥感工具和卫星定位技术的结合

遥感工具和卫星定位技术的结合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均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显著相关,不同植被类型、气象要素、地形地貌条件等,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流通能力产生影响,因此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某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定量关系还需要更多实证结果来支撑。

遥感工具和卫星定位技术的结合

1.土地利用类型的识别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影响局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地利用是根据土地自然特点以及经济、社会目的采取的一系列生物控制措施或技术手段,侧重基于社会属性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及改造活动;土地覆盖是被自然营造体和人工建造物覆盖的地表要素,侧重于土地自然属性的综合反映。土地利用分类就是将土地利用的历史情况或现状,按照一定的层次等级体系划分为若干类别,以区分土地利用空间及其地域组成单元。由于大尺度的土地利用数据往往难以准确获取,因此遥感影像与卫星定位工具能够在识别土地利用类型、反演土地覆盖、分析人类改造土地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相关软件对遥感数据进行几何校正、图像融合、边界裁剪等预处理工作,然后通过解译、验证环节获得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更加准确地识别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109-111],获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序演变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112-114];结合卫星定位及其他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还可以通过地形或地貌数据、气象数据等进一步分析驱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自然-人为因素。

当前,国内相关研究侧重于遥感数据解译不同时空尺度的土地利用与覆盖类型,在此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115-117]。随着国内外遥感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不断推进,未来应当充分利用可得数据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预测等[118-120]。此外,由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及自然本底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异特征,今后还应当结合土地利用与覆盖动态变化信息提取方法,提高遥感影像的解译精度,并加强对相关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以准确掌握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分布特征。

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评价(www.xing528.com)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太阳能固定并转化为植物生物量,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由光合作用产生的全部有机物总量(总初级生产力)扣除植物自养呼吸后的剩余部分即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当前,一些遥感数据共享平台能够免费提供多种反演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卫星遥感数据,借助这些产品及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气象数据,结合各类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得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从而获取不同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121-122],分析气温、降水、光照等自然因素对植被覆盖的影响[123-124],以及探讨自然-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的影响等[125-126]

总初级生产力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物质基础,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是决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键因子[127]。通常,利用遥感数据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首先需要获取降水、气温、光照等气象要素数据,然后对植被类型进行划分,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因此计算过程较之当量因子法、经验参数法等传统估算方法复杂。为了简化有关计算过程,有学者提出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参数改进传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模型[43-44],得出了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植被释放氧气及固定二氧化碳价值、支持营养物循环及存储价值、涵养水源及防止土壤侵蚀价值的定量关系,提高了相关模型的便利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均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显著相关,不同植被类型、气象要素、地形地貌条件等,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流通能力产生影响,因此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某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定量关系还需要更多实证结果来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