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为何员工总是到每个月底、每个季度底、每年度底的时候才发现实际与目标有差距呢?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经过几轮“讨价还价”,企业经营目标终于达成共识了,但很多企业中又出现了如下现象:
·为何各个部门负责人到月底最后的那一刹那才知道目标没有达成?
·在一个月的经营过程中,为何没有人提出目标有差异?
·上至总经理,下至主管,为何没有人提出异议?
……
这一切我们可以称之为“后知后觉”。
我们先来看下面这个案例。
●案例
北京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我们顾问在进行6月份某工程分公司经营业绩及改善会议的时候,部门负责人汇报了6月的经营业绩核算以及接下来7月的目标规划及行动策略。但是我们发现,该工程分公司整个6月的经营报表显示:部门工程产值收入为“0”,扣除该部门的“变动费用”“固定费用”后,该工程分公司的“经营利润”为“-98000元”。原本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某特定时间段出现经营业绩不好,利润亏损也很正常,该部门负责人在汇报业绩时分析了为何整个工程产值为“0”,总结出几大因素:
·新工程项目没有开源;(www.xing528.com)
·目前正在施工的工程中有2个因为天气原因导致工程进度延迟;
·另外3个工程因甲方因素导致停工;
……
看上去,该工程分公司负责人分析的原因好像“合情合理”,但是在我们顾问看来,这其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为我们认为他们在部门经营过程中根本没有去关注目标。于是,我们顾问就对他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1周出现产值为“0”的时候你做了哪些动作?
·公司总经办(经营管理职能)看到该工程分公司产值收入为“0”时,你们做了哪些改变?
·看到该分公司一个月4周每周产值收入都为“0”的时候,总经理做了哪些动作?
……
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得了我们顾问提出的问题。从这可以看出,虽然该工程公司制订了年度目标、月度目标,但是很多负责人却对制订目标缺乏必要的“敏感度”,执行目标的过程也缺乏“紧迫感”,没有把目标当作是自己经营、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来抓,所以最终就导致目标没有完成,而且是到最后那一刹那才知晓。
目标制订得很好,每月、每季度也有评估,指标显示也很好,但是年终进行目标检讨的时候发现目标根本就没有实现。这种状况在民营企业里之所以频繁出现,是因为民营企业遵循的是粗放式及形式化的管控,企业目标制订得很好,也有分解到各部门和各个时间段。但是,很多企业干到了半年、年终才发现:原来我们离年初的目标有那么大的差距。
究其根本,两大原因:一是企业缺乏有效的过程管控体系,二是企业经营者根本不知道如何监督目标的实现。这是民营企业经营的“第五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