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最低限价相反,最高限价政策是指政府通过使用法令、法规或行政手段强行把某种商品的价格限制在某个低于均衡价格的水平上。当该商品的市场价格高于最高限价时,就执行最高限价;当市场价格低于最高限价时,就执行市场价格。
政策制定者通常认为,如果这些商品的价格太高,影响市场的稳定,那么就可能会引起大家的不满,严重的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政府为了保证大家的生活水平不受影响,为了维护市场和社会的稳定,就会对这些商品实行最高限价。
那么,最高限价政策的效果究竟如何?经济学家的回答又给这项政策泼了一盆冷水。
最高限价的效果与最低限价政策相似,微妙的区别在于最低限价使消费者的一部分利益转移给了生产者,而最高限价使生产者的一部分利益转移给了消费者。另外,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因此最高限价政策没有给生产者造成产品积压的成本损失,这是与最低限价政策效果的又一处不同。
执行最高限价政策的结果是购物要排长队,或者要走后门,或者要凭票。
那些愿意出高价购买的消费者,可能由于排队来迟,或者由于没有认识的熟人能够走后门,或者由于没有领到购物票,而没有买到商品。而那些买到商品的人,却并不是一定因为他们需要这种商品,而是因为他们排队来得早或者有购物票。如果说把价格提高到均衡价格水平,这些人可能就不会购买了,因此,他们会把买到的商品转手以高价卖出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为鸡、汽油等大量商品以及利率确定了最高限价,但却导致了商品或者货币的短缺。人们想要购买产品的数量超过了生产者能够提供的数量,但因为限价,生产者没有了生产这种商品的积极性,虽然购买者得到了利益,但生产者却因此受到了伤害。
而最低限价政策虽然把消费者的一部分利益转移给了生产者,这让生产者得到了实惠,但社会损失是较大的,而且对于生产者来说,从消费者那里获得的利益很可能弥补不了产品过剩造成的成本损失。(www.xing528.com)
“二战”时期,尼龙、轮胎、汽油、糖等都曾经受到美国政府的价格管制,在推行价格管制几个月后,上述商品无一例外地都出现了短缺。汽油就是最好的例子。当OPEC几乎把汽油价格提升到原油的4倍时,尼克松政府却不允许汽油价格跟着上涨,结果到处都是长长的加油队伍和愤怒的人群。
最高限价政策使商品价格无法达到一定的水平,这就会使供给者调低商品的质量或者其他方面的服务,以便暗中提高商品的实际价格。纽约政府为了照顾那些低收入的市民,对房租进行了最高价格限制,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几十年来纽约的公寓房一直处于短缺状态。租金管制的初衷或目的是什么呢?为了让更多的人租得起房,但是在租金管制的情况下,市场无法对供需进行调整,往往是租房的人踏破了房东的门槛。即使有幸租到了房子,租户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房东根本没有心思去维护公寓,比如更换漏水的管子、修理出了毛病的空调,因为想租房子的人多的是,房东的回答很强硬:“你不喜欢?走啊。要租这房子的人把我家的门都挤破了!”
难怪瑞典经济学家林德·贝克颇具讽刺地说:“租金管制似乎是除了爆炸之外摧毁一座城市最有效的方法。”
事实上,除了直接干预价格,政府还有很多管制的手段,比如,针对通信频带或航空着陆权发放许可证。显然,这样的管制措施会引发一个充满生机的许可证市场和寻租行为,最终会导致对价格机制的扭曲。同时,政府出于对安全和卫生的考虑,还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标准来限制行业中的企业,例如对污染企业排放的限制、对食品从业人员卫生与健康的限制等。事实上,这样的管制方案总会受到来自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经济学家已经证明,任何经营活动都是根据预期所允许的利润而制定的,由于许可证和禁止准入,经营者必须要追加更多的成本,最可能的后果是提高了该产业中的价格,而消费者仍然是“安全涨价”的最终承担者。
因此,真正的过程是这样的:政府为了消费者的安全提出了更多的标准,而企业不得不增加成本以满足要求,看似获利的消费者最终承担了增加的费用。事实上,人们研究发现,工伤事故发生率并没有由于管制机构的活动而降低;为汽车加装安全措施的管制也没有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反而使人们更加不注意驾驶安全。人们发现,没有管制的条件下预期公路事故死亡率与管制条件下的实际公路事故死亡率相差无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