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公园里的麋鹿,美国政府决定消灭公园里的狼群,这让当地的牧场主欢喜异常,因为再也没有狼从公园里溜出来偷吃牲畜了,而且公园的游客也不用再惧怕凶狠疯狂的狼群的袭击了。
到20世纪30年代,黄石公园里的狼绝迹了。同时,由于狼的数量日渐减少乃至绝迹,麇鹿的数量开始激增。公园管理员喜欢这样,并且来公园的游客更加喜欢公园里的环境,他们能够看到更多的动物。
然而,当干涉一个复杂的系统时,事情的发展是人们无法预料的。显然,随着麋鹿越来越多,它们吃的东西也越来越多。麋鹿吃光了小溪旁的植物,包括荆棘、灌木和低矮的树木以及生长在水边的柳树和白杨的枝叶。
还有一点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料,黄石公园里的海狸数量剧减。这很有点儿讽刺意味,因为狼是吃海狸的,所以,原先大家都以为狼没有了应该对海狸有益处才对,可是结果却恰恰相反,因为海狸要靠柳树和白杨生存,而麋鹿吃光了柳树和白杨,所以海狸的数量开始减少。
面对一系列的后果,1995年,政府不得不把狼重新引进黄石公园。
许多经济政策的作用就是这样,看不见的损失往往就是那些努力想做好事的人造成的。事实上,经济措施的出台、制度的确立、法律的颁布,不只是产生一种影响,而是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经济学家称之为“次级效应”。而人们往往忽视了那些看不见的次级效应,比方下面这个托儿所的例子。
假如你是一个托儿所的所长,按照规定,父母必须在下午4点前把孩子接走,但家长经常迟到,每天下班时,总有几个惶惶不安的孩子没有被按时接走,所以一位老师不得不留下来陪孩子。
为了惩罚那些下午接孩子迟到的家长,你听取了经济学家的建议,对迟到的家长进行罚款,毕竟托儿所没有必要白白照顾这些孩子。于是你宣布,迟到10分钟以上的家长,每名儿童每次惩罚3元,罚款会计入每月的托管费,基本托管费为每月380元。没想到,罚款措施实施之后,家长迟到的次数立即增加了,没过多久,迟到的家长比原先翻了一番。(www.xing528.com)
惩罚措施竟然适得其反。事实上,经济学从根本而言,是一门研究动机的学科,而惩罚政策的出台也带来了次级效应。
家长们面对托儿所的新政,会面对这样的动机选择:3元的惩罚太微不足道了,按照这个价格,即便每天都迟到,那么每月也只需增加60元的托管费,仅为基本托管费的1/6左右,就托管费而言,这个价格相当划算。
那么,假如惩罚是每次100元,而非3元呢?这样大概能完全杜绝家长迟到,但一定会引起许多人的反感。从本质上讲,罚款就是一种权衡措施,所以必须平衡利弊。
实际中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很多政府曾出台过垃圾税,政策制定者想当然地认为,如果人们要为自己的每一袋垃圾付钱,那么就会减少制造垃圾。结果如何呢?次级效应令人咂舌。
人们通常会把垃圾袋塞得更满,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维茨尔镇的居民则会把垃圾丢进树林里。在德国,为了避免垃圾税,人们把剩菜剩饭倒进马桶,结果导致老鼠大量出没于下水道中。爱尔兰开征垃圾税后,人们将垃圾填埋在后院的现象开始激增,结果导致环境污染,而且还威胁到了公共卫生。事实上,很多出于好意而实施的法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