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
我们今天真正理解的企业家精神,完全归功于100年前一位著名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请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之词,事实上今天的人们怎样称颂他都不为过。
当熊彼特还只是维也纳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时,他为自己树立了三大理想: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奥地利最潇洒的骑士,维也纳最出众的情人。
当年,24岁的熊彼特身材高大,眼神忧郁,充满了贵族气质,吸引了比他大12岁的茜芭,他们很快坠入爱河并结婚。虽然无法成为优雅的骑士,但才华出众的熊彼特很快实现了成为经济学家的诺言。1901年,28岁的熊彼特出版了奠定他一生学术基础的最重要著作《经济发展理论》,创立了以创新思想为基础的动态发展理论。当绝大多数学者还在苦于积累的时候,熊彼特已成为当时奥匈帝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
熊彼特把企业家看作资本主义的“灵魂”,他基于创新思想提出了著名的企业家理论。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在熊彼特建立的经济模型中,能够成功“创新”的人便能够摆脱利润递减的困境而生存下来,那些不能够重新组合生产要素的人会最先被市场淘汰。
在熊彼特的著作中,创新和发明、创造是不完全一样的。一种发明,只有当它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所以“创新”不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技术概念,而是一个完全的经济概念。(www.xing528.com)
熊彼特定义的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他解释说,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有眼光、有胆识,并且任何一种创新活动都有风险,而领导者自然就是风险的承担者。
然而,中年以后的熊彼特却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源于很多方面。从政失败,亲自掌管一家银行却导致银行倒闭,几次家庭悲剧,但这些都不足以压垮这位经济学巨人,最主要的打击是来自与另一位伟大经济学家凯恩斯之间的学术竞争。两人之间的“瑜亮情节”也是经济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当然,在熊彼特与凯恩斯的学术竞争中,熊彼特是一个失败者。但熊彼特的思想似乎比凯恩斯更长久地经受了时间的检验。“现代企业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这样评价熊彼特和凯恩斯的世纪竞争:
在某种方式上,凯恩斯和熊彼特重演了西方传统的最著名的哲学家的对抗——最有光彩、最聪明、最难以击败的诡辩者巴门尼德和反应迟缓、丑陋但富有智慧的苏格拉底之间的柏拉图式的论辩。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没有人比凯恩斯更光彩、更聪明。而熊彼特则相反,似乎平平淡淡——但他有智慧。
聪明赢得一时,智慧天长地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