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9年,英国发明家威廉·李(William Lee)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丝袜针织机,他还专程来到伦敦,租了一整栋大楼,专门向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展示他发明的机器。但女王却拒绝向他授予专利,并说了一段载入史册的话:“李,你的目的很崇高。但是想一下,你的发明将给国家带来什么,无数人将失业,流离失所……”结果公会将威廉·李逐出英国。
事实上,19世纪的英国的确发生了以砸烂机器为手段的“卢德运动”,但是,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技术进步更有利于工人福利的提升。200年前,70%的美国工人在农场居住。如今,自动化机器完成了所有工作,只剩下1%由人来完成,其他的工作全部由机器完成。尽管如此,这些工人并没有长期失业,相反,他们来到迅速发展的城市并且在不同的岗位重新就业。这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资本化效应”。在该效应的影响下,企业纷纷进入生产力较高的产业,结果产生大量新的就业岗位,足以抵消经济转型带来的毁灭性影响。
当然,经济学家们发现,只有处于经济体上层的精英们能够充分享受规模经济带来的红利。芝加哥大学的劳工经济学家舍温·罗森提出了有趣的“超级明星”模型。他指出,现在一些演艺界人士的收入很高,但过去大量依靠现场表演为生的喜剧演员、歌手却逐渐失业了,原因就在于现代发达的媒体和网络资源,使得市场判定的最好的演艺界人士能够不断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观众面前。
实际数据也印证了我们的判断。1979—2007年,1%的顶层人士的收入增长了278%,而收入体系中中间层次的那些人,收入仅增加了35%,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他们的实际收入则增加得更少。这就使得劳动力市场变成一场锦标赛,少数赢家能够获得巨额奖金,而其他人几乎什么都得不到。从这一点而言,商业明星和演艺明星或许本质上是一样的。(www.xing528.com)
富士康是苹果最大的代工企业,作为中国最大的私营业主,富士康拥有100多万名员工,多数工人吃住都在工厂,每天在传送带上一干就是几小时,而富士康也经常因为员工的待遇而遭受诟病。2012年,在山西太原的工厂,爆发了工人因为待遇问题的抗议活动;富士康还发生过多起自杀事件,公司为此还在工厂和宿舍外设立了“防自杀网”。2016年,富士康用机器人代替了一部分流水线工人。
今天的亚马逊,是世界性的电子购物平台。亚马逊的仓库有9个足球场那么大,分拣工要不断穿梭于各个货架之间,因此每班工人有可能要步行15英里(约24000米)的路程。今天的亚马逊拥有20万名员工和3万个机器人员工,不仅如此,它正竭尽所能地减少仓库的人力工作,甚至筹划未来通过无人机送货。谷歌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将对450万名出租车司机、公交司机、卡车司机构成严重的威胁。
在不久的将来,你的机器同事不仅接管了工厂车间里的重复复杂的劳动,一些固定程序化的工作也面临着机器同事的挑战。在繁忙的机场里,航空公司办理登记手续的柜台,机器代替人工完成打印登机牌的工作;在现代化的银行网点,自动业务处理机能够完成开卡、转账、存取款等日常银行业务;在可预计的将来,无人超市将会在我们身边出现,和你一起工作的销售员、收银员、打字员或许都是机器同事,购物结账的过程都可以自助完成。让我们记住英国著名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曾说过的:“所有非智能的、单调无聊的、处理可怕事物的以及令人不快的工作都应当由机器来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