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加快落实。深入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与苏州、温州和芜湖共同签署《深化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战略协议》,发起设立规模100亿元的长三角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举办第二届长三角科交会,吸引来自13个长三角城市180家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参展,发布企业技术需求500余项、可交易专利200项。与温州互设“科创飞地”5处,试行涉企证照“两地通办”并颁发首张异地办理营业执照。长三角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的医疗机构增至35家。积极对接科创板,设立上交所企业上市服务嘉定工作站,1家企业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审核,一批优质科技企业纳入重点培育范围。主动承接自贸区制度创新,复制借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先进经验,积极推动保税展示交易等创新举措,跨境电商及综合性服务平台功能不断优化。全力做好第二届进博会服务保障工作,完成178个重点区域市容环境问题整治,组建上海交易团嘉定分团,达成采购成交意向35亿元。
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制定《区加快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产业集聚和重点项目落地,上汽大众MEB工厂正式落成、首台样车下线,爱孚迪全球总部等项目有序推进。发布2.15平方千米“氢能港”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丰田研发中心、长城汽车“三总部一中心”等一批优质企业入驻,全市首批油氢合建站竣工试运行,初步具备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配套要素。举办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颁发国内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和长三角测试牌照,启动全球首个5G智慧交通示范项目,无人驾驶开放测试道路拓展至53.6千米、覆盖范围65平方千米。
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增强。深入实施第二轮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与中科院上海分院深化新一轮合作,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正式启用。深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制定《区产学研合作项目扶持资金管理办法》,23个项目获资金扶持。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预计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400家、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总数达到228家(次),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1.6万件和1万件,分别增长7.5%和5.8%,10家众创空间列入市“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引导培育项目。深入实施“双高”人才计划,新引进国家级和市级高层次人才18名、区创新创业和急需紧缺人才289名,发放人才购房、租房、创客客栈及人才公寓补贴8866.7万元。(www.xing528.com)
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积极落实全市集成电路产业“一体两翼”和健康服务产业“5+X”布局,启动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规划建设,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加快推进。预计全区4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490亿元,增长7%。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基地。修订《区促进服务业发展扶持意见》,扶持项目429个,涉及资金5893.8万元,嘉加德必易园等一批文化创意园区加快建设。制定《区促进民营企业总部发展的扶持意见》,新增市级民营企业总部6家。线上线下商业同步发展,京东物流率先建设国内首个5G智能物流示范园区,南翔印象城综合商业项目基本建成,1—11月,电子商务零售额和综合商业零售额分别完成780.4亿元和71.6亿元,分别增长9.3%和14.7%。
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举办大型精准招商活动150场,预计经济小区新引进企业1.8万户,增长5.8%,全区各类市场主体达到21.6万户。预计引进合同外资30亿美元,到位资金11亿美元,分别增长18.2%和65.4%。区域统筹不断深化,编制全区产业地图,制定产业项目准入及企业诉求协调工作规则,评估准入项目494个。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探索开展工业企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工作。产业园区“二次开发”加快推进,“南四块”、北虹桥区域、临港嘉定科技城等重点区域综合开发有序实施。8个优质项目通过“零增地”改扩建评审,预计新增产值45.9亿元。制定《质量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展政府质量奖评选,5项产品获上海品牌认证,6家企业入选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企业技改步伐加快,29个项目共获得市级扶持资金1.9亿元,1—11月,全区完成技改投资85.5亿元,增长45.1%。超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淘汰劣势企业176家、节约标煤2.1万吨、腾出土地785.8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