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能级稳步提升。用好中心城区和郊区两个战略空间,坚持走二三产融合发展道路。主导产业持续壮大。申和热磁、东方泵业、一冷开利、衡道病理等一批优质企业逆势上扬,形成800亿元产值新材料产业集群和500亿元产值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筑科技、生物医药产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5%,降幅居全市前列。服务经济持续向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收超500亿元,同比增长10.8%。40家平台经济重点企业税收同比增长46.8%,“互联网+钢铁”形成钢铁交易、配套服务的“国家级价格”和“国家级标准”,集聚钢银电商、欧冶云商等千亿级交易平台,交易额超2000亿元。86个重点商务载体单位面积税收同比增长10%,亿元载体总数达15个。投资强度持续加大。全力落实重大产业项目清单,科勒4.0工厂、富驰高科三期、克来机电等一批项目顺利开工,华域电动、临港新业坊二期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华域汽车、赛赫智能、鑫燕隆等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加大逆周期投资。
发展后劲不断夯实。面向未来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积蓄增长动能。招大引强取得明显成效。着力深化央地合作,成功引进宝武集团4家重点企业、总注册资金达70亿元。深入推进区企合作,与国盛、碧水源、亚系集团等一流产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安川、伏能士、快仓机器人产业园、京东第二研发中心等优质项目落地。载体空间加大有效供给。新增宝龙城、经纬汇、三邻桥、招商花园城等商业商务载体100万平方米,新建联东国际企业港、国际研发总部基地三期等厂房空间10万平方米。推动23个优质项目“零增地”改扩建,精准盘活1500亩产业新空间。政策支撑更加精准有力。聚焦产业热点和企业痛点,完善“1+9”产业扶持政策,修订出台机器人及智能硬件、生物医药产业专项政策,支持夜间经济和特色小店发展。同时,区属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国资系统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0%。(www.xing528.com)
创新浓度持续提高。以科创中心重要功能区建设为引领,构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科创平台建设提速。加快“环上大科技创新圈”建设,做强石墨烯、超导、人工智能等功能型平台,石墨烯平台累计孵化培育企业12家、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0余家,石墨烯晶圆项目成功启动。国内首条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示范工程顺利开工,中国能源氢能研究院、创新奇智长三角总部相继落地。创新活力不断激发。二十冶集团、海隆石油等19个项目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超高导电复合材料等一批原创性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积极对接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微盟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新增挂牌上市企业15家,总数达132家。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1家,增幅列全市第二,技术合同交易额同比增长72.8%,新增2家外资总部和研发中心、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