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的内陆发展中国家(LLDCs)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SIDS)在基础设施融资方面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也有一些相同的解决方案,但也各有其特定的问题。例如,亚洲内陆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通常为崎岖多山或其他不利的地形地貌,而亚太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则地处偏远,更易遭受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如海平面上升)的影响。面临的挑战不同,解决办法也不一样。但总体而言,这两类经济体都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经济治理不善、投资环境不佳、行政管理障碍、经济缺乏规模、运输和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基础设施不足以及极具挑战性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亚太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融资环境很不理想。
对于这些国家而言,十分重要的是,公共部门应具备技术能力构建可靠又现实的基础设施发展路线图,以及为投资者和资助者识别并提供给力的项目清单。东道国政府机构还需要及时安排项目开发的时间,并在规划至实施阶段愿意持续推进项目。此外还需要有一个有利的且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让监管负担和合规成本(及风险)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增加透明度,提高政府官员的能力。税收制度要公平、相对简单且高效,能够提供可靠的收入来源以支持政府的基础设施发展进程。税收政策的制定、行政和执法、透明度和问责制以及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都是评估新兴经济体投资吸引力的重要方面。总之,如果政策制定者希望吸引私营部门来共同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那么这一点就很重要。
但是,仅依靠私营部门无法负担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服务所需的资金。最终还是要由东道国政府为该国公民提供这些公共物品。因此,各国政府需要有足够的财政空间进行资产投资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将基础设施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公众提供。有四种方法可以增加财政空间,包括:i)通过改善债务管理,增强增长动力(例如,通过知识、技术、创新)和吸引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扩大增长基础;ii)提高常规和非常规来源收入;iii)改善支出管理(例如降低交易成本、重组国有企业、加强国库管理、提高公共机构的效率、建立与政府预算分开的开发银行或融资机构);iv)将相关计划整合到一个更全面的整体框架中,由此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并提升效率。
建议亚洲内陆发展中国家考虑所有相关的潜在基础设施融资来源,并在国内外探索新的资金来源。拥有更广泛的金融工具可以帮助内陆发展中国家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并分散风险。尽管地处内陆地区,但前苏联内陆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发展(包括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先进,并且往往对外国投资更具吸引力。例如,根据世界银行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的整体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前三十。由于内陆国家的问题要靠交通运输来解决,因此建议内陆发展中国家特别注意这一行业。其次,一些内陆发展中国家可能希望探索一种不依赖实体运输行业的发展策略。21世纪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革命使这项任务变得更加容易。(www.xing528.com)
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共同特点是地处偏远、面临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经济规模和结构一般、人口总量少且十分分散、机构治理能力有限。灾害多发地区面临严峻挑战,而这可能会对一国经济发展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考虑到可持续性问题,这还可能阻碍对基础设施项目的长期投资。亚太地区的许多岛国都是地势低洼的环礁,日益上升的海平面正在给他们带来严重威胁。海平面上升也可能污染有限的淡水资源,使人类难以居住。将此类灾害风险内化到已经很疲软的市场必然会增加投资成本,降低未来的预期收入。调整预期风险后收益率降低是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对私营部门吸引力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亚太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通过采取一系列行动降低这些制约因素的影响,例如提高风险抵御能力、改革法律制度、改善公共部门的绩效、加强区域合作、将基础设施发展与灾害管理框架相结合以及深化财政能力。需要改进的关键领域是:公共部门的能力(特别是与财政政策相关的能力)、贸易和投资、良好的治理以及数据库管理。公共部门的良好业绩将改善预算政策,特别是在调动资源和提高支出效率方面。在吸引投资方面要有进一步的行动还需要更多创造性的想法。政策制定者可能还需要审查其分区计划,以降低沟通成本、公共服务单位成本以及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潜在损失。
总而言之,亚太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还有待充分利用全球基础设施融资计划所带来的机遇,因此,他们还有很大的空间来调动更多资源以满足其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资金需求。他们应更加注重国际发展组织提供的各种支持,这可能会给其带来可观的回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