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陆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融资缺口:解决之道

内陆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融资缺口:解决之道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陆发展中国家填补其目前基础设施缺口所需的资金规模平均约为其各自国内生产总值的10.5%。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融资方面也存在类似的巨大缺口,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在这种情况下,增加定向投资,加快基础设施领域发展已经成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最紧迫的政策问题。

内陆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融资缺口:解决之道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内陆发展中国家(LLDCs)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SIDS)是横跨不同地理和气候条件的两类经济体,经济状况、基础设施框架融资能力也各不相同。在亚洲有12个内陆发展中国家:阿富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不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蒙古、尼泊尔、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他们中超过半数都是转型经济体[1]。类似地,亚太地区的小岛屿国家有14个,他们是:斐济、基里巴斯、马尔代夫、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瑙鲁、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所罗门群岛、东帝汶、汤加、图瓦卢和瓦努阿图。

与沿海国家相比,亚洲内陆发展中国家的地理条件通常使他们处于不利地位。基础设施方面的制约因素限制了他们进入区域和全球市场,对其出口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并阻碍了经济增长。为了进入国外市场,亚洲内陆发展中国家必须经过包括海关在内的多个跨境设施和检查站,这会使他们受到监管和运行管理系统中各种弱点的制约,并有可能导致过境延误和运输安全问题。所有这些基础设施缺陷都会增加运输成本,使生产成本增加30%—60%(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15)。因此,内陆发展中国家通常不仅依赖邻国的过境基础设施、跨境政策和行政行为,而且还依赖双边的政治关系。虽然一些内陆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海路间接进入国际市场,但其他一些内陆发展中国家,例如中亚国家,则更多地依靠陆路与其主要贸易伙伴建立联系。因此,大多数关于内陆发展中国家经济困境的探讨往往受这样的假设主导,即改善困境的方法是发展适当的交通基础设施,以方便进入世界主要市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14)。

由于大多数亚洲及太平洋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人口少且环礁之间距离远,因此他们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主要与缺乏规模经济、极度孤立和投入来源极少等因素有关。此外,许多居民区位于受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影响的沿海低洼地区[2]。旋风、洪水地震海啸这些自然灾害都一再对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造成影响。因此,要使基础设施框架具有可持续性,就必须要考虑此类自然灾害,基础设施应具有适当的规模,并支持主要经济行业。但是,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政府规划能力的薄弱往往导致缺乏全面的发展计划来解决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此外,由于这些国家具有挑战性的地理环境和相对有限又分散的消费者基础,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往往相当高昂,尤其是按人均计算。

内陆发展中国家填补其目前基础设施缺口所需的资金规模平均约为其各自国内生产总值的10.5%(Branchoux、Fang和Tateno,2018)。从道路、桥梁到发电输电线路、机场、供水和卫生设施、互联网和其他电信网络的接入等还有更多,这些领域对基础设施的依赖以及对融资的需求是十分广泛的。高效的基础设施投资是未来发展的基本前提。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融资方面也存在类似的巨大缺口,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Branchoux、Fang和Tateno,2018)。平均而言,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家庭通电率仅为30%左右,城乡覆盖率差距很大,且修建公路的成本可以达到亚洲及太平洋其他地区的四倍(PRIF,2016)。这些国家缺乏现代化的海港,机场质量低劣且不安全。城乡之间在获得清洁水源和卫生服务方面的差距也很大。(www.xing528.com)

在这种情况下,增加定向投资,加快基础设施领域发展已经成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最紧迫的政策问题。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更高的时代,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以确保区域持续不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在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意味着能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升连通性(包括国内的和区域性的),从而提高经济的韧性。不断扩大的跨境贸易、人员交流和资本流动,都迫切需要更雄厚的基础设施能力支撑。

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在基础设施融资领域面临挑战。这两类国家的国内金融体系往往相对欠发达,资本市场规模小、公共资金有限、私营部门规模不大、为基础设施项目筹集资金的能力有限。本章旨在为读者提供与其独特地理特征相关的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融资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希望在此提出的政策性建议能有益于所有寻求改善亚太地区基础设施质量的利益相关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