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级工业园区(开发区)的发展与重要性

国家级工业园区(开发区)的发展与重要性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2018年的优化整合,银川市拥有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银川综合保税区4个国家级工业园区(开发区)。11月,国家有关部委联合批复将宁东基地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宁东基地的开发建设迈上了新台阶。2018年5月24日,在珠海盛大召开的“2018中国化工园区与产业发展论坛活动”现场

国家级工业园区(开发区)的发展与重要性

经过2018年的优化整合,银川市拥有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银川综合保税区4个国家级工业园区(开发区)。

(一)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位于宁夏中东部、银川市东南部,范围覆盖银川和吴忠两个地级市,灵武、盐池、同心和红寺堡4个县(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区总面积3484平方公里,东以鸳鸯湖、马家滩、萌城矿区的边界为限;西与白芨滩东界接壤,延伸到积家井、韦州矿区西界;南至韦州矿区和萌城矿区的最南端的连接线;北邻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东西宽16~41公里,南北长127公里。截至2017年底,已探明煤炭储量386亿吨,占全区煤炭总探明储量的87%,远景储量1394.3亿吨,是一个全国罕见的储量大、煤质好、地质构造简单的整装煤田,被列为国家13个重点开发的亿吨级矿区之一。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分为3个分基地,即宁东煤炭基地、宁东火电基地、宁东煤化工基地。基地核心区位于银川市灵武境内,重点发展煤、电、煤化工三大核心产业,机械加工、生物制品、建筑材料等相关产业和一大批辐射产业。

200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宁东地区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优势,作出了开发宁东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将宁东基地建设确定为自治区“一号工程”,制定出台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总体规划与建设纲要》,对宁东基地规划与建设的起步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05年3月,自治区成立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宁东基地建设工作。

2006年6月,自治区政府批准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与建设纲要》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工业产业发展暂行规定》,提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综合竞争力,统筹发展质量、发展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把宁东基地建设成为产业关联度强、生产集约度高、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稳定可靠、优质高效的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2007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利用宁东地区水、煤、电、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工业开发接续基地和重要能源化工产品加工基地。4月,胡锦涛同志在视察宁东基地时作出了“又好又快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的重要指示。9月,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又快又好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若干意见》。11月,国家有关部委联合批复将宁东基地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宁东基地的开发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2008年8月,温家宝同志在视察宁东基地时指出:把宁东基地建设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全国一流经济开发区。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宁东基地列入国家重点开发区,高起点、高水平地把宁东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12月,宁东“煤电化”三大基地项目启动暨国家重点开发区揭牌仪式举行,总投资500多亿元的8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2009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发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宁东建设定位:将宁东基地建设成全国一流的能源化工基地、全国循环经济与资源高效利用示范区、带动宁夏跨越式发展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标的重点开发区。

2010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宁夏沿黄经济区列入国家重点开发区域,作为沿黄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宁东基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1年2月,成立了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工作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为自治区党委、政府派出机构,行使地级市管理权和社会事务管理权,授权其享有部分自治区级经济管理权限,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和协调管理。12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经过5~10年的努力,将宁东基地建设成国内最先进的能源化工基地、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宁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

2012年9月,国务院批复了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提出依托宁东基地建设国家大型综合能源化工生产基地、综合生产加工区和储备区,为宁东基地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东基地煤制油项目建设现场时,向全党发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12月28日,煤制油示范项目成功出油,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对宁东基地的开发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和极大鼓舞。

2017年7月25日,环渤海区域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战略合作交流会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召开,宁东管委会与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办公室签订了《对接京津冀、融入环渤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产业转移、煤化工产业链延伸、技术研发、金融创新等方面深化合作,未来双方将合作打造煤化工技术装备研发制造中心,并通过打造宁东环渤海产业园,合力推进两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发展。环渤海经济区化工、钢铁、加工制造等产业在全国保持优势地位,电子信息、金融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创新优势突出,通过双方合作、优势互补,促进宁东基地融入“一带一路”,助推宁夏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

2017年,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工业总产值达到1004亿元,成为宁夏首个总产值过千亿元的园区。其中,煤化工产业总产值达422亿元,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新型工业化占比达37%,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10]税收总量已跃居全宁夏第三位,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明显改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收收入较快增长,增值税完成42.63亿元,同比增长74.93%,增收18.73万元。消费税完成5.06亿元,同比增长近24倍,增收4.72亿元。企业所得税完成6.28亿元,同比增长67.61%,增收1.77亿元。[11]

宁东基地自开发建设以来,吸引了神华、华电、华能等10多家能源开发企业,一大批大项目同时集结宁东。2018年5月24日,在珠海盛大召开的“2018中国化工园区与产业发展论坛活动”现场发布了“2018中国化工园区30强”名单,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名列第八位,其中“累积固定资产”单项排名第一,成为西北首个获此殊荣的化工工业园区。[12]

(二)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省级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成立)的基础上设立。规划控制面积约8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由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东区,以高端装备制造及新材料为主的西区,以信息产业、生物技术、自有知识产权转化的iBi育成中心的南区及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发展能源化工下游产业的红墩子工业园与横山工业园五大区域组成。开发区成立以来,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按照“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转变”的建设宗旨,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走出了一条加快园区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创业之路,已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两大比较优势产业。年产各类数控机床风机发电设备、起重设备等高端机具10000台(套),被工信部认定为“装备制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年产光伏材料17000吨,是亚洲最大的单晶硅材料生产基地,被商务部科技部认定为“新能源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

iBi育成中心以发展培育软件信息产业、生物技术、自有知识产权转化为己任,以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各种金融工具为手段,以各项政策优惠为措施,汇集了宁夏及周边90%以上的优质资源,已成为宁夏最大、创新度最高的孵化平台,被商务部命名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产业发展中,着力推进战略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其中:战略新材料产业,现有银川隆基硅、宁夏银和新能源、天通(银厦)新材料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17家,以单晶硅、工业蓝宝石半导体晶圆等晶体材料为主,建成年产1.8万吨的世界最大的单晶硅棒生产基地、年产1500吨的中国第二大工业蓝宝石晶棒生产基地,年产180万片大尺寸电子级半导体晶片项目建成投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有小巨人机床、共享铸钢、舍弗勒轴承、巨能机器人等规模以上企业40家,智能加工中心、大型铸钢件、高端精密轴承、工业机器人等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大健康产业,紧紧抓住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银川市合作共建银川经开区的战略机遇,利用北京经开区医药产业方面的优势资源,打造从原料药,到中药、化药、生物药的研发、临床、生产、销售,并涵盖保健品、特医食品、医疗器械等全产业链的产业体系。此外,银川iBi育成中心、TMT育成中心(原银川科技园)融合、错位、互动发展,形成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国家级“双创”基地的新经济产业集群。2017年8月,经开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经开区还引进培育了蒙牛乳业张裕葡萄酒、沃福百瑞枸杞制品、台湾康师傅和统一饮品、泰国正大饲料、台湾大成永康饲料等一批国内外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13]

截至2017年底,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0207户,其中企业7303家,规模以上企业90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占全区46%。2017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7.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项目55个,总投资143亿元,其中:投资35亿元的银川隆基硅年产5GW单晶硅棒、切片项目,768台单晶炉已全部安装并投入生产,120台切片机已完成安装,开始生产单晶硅片。银和半导体大尺单晶硅和碳化硅项目,部分设备正式投产运营。投资9亿元的舍弗勒高端轴承项目已建成5条生产线,高产量深沟球轴承生产项目已投产,其他设备陆续投入使用。投资1.2亿元的小巨人卧式加工新工厂项目全面投产,产能提升了3倍,达到月产70台智能机床。西夏热电二期、“三创工场”、生命与健康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14]财政收入11.4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3.3亿元,在全国219个国家级经开区中综合发展水平排名第75位。

2018年,金凤工业集中区整合并入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拓展区。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及研发集聚区、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智慧园区的先行区。

金凤工业集中区位于金凤区西南部,始建于2004年6月,规划用地面积11.56平方公里,距银川市区2公里、距银川火车站1公里、距银川机场18公里,城市主干道通达南街、长城路、宝湖路、颐和城府等最佳环境居住区,附近有银川六中、金凤区一小和二小、幼儿园及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公共配套设施齐全,服务机构完善,是银川市城市区域内唯一集中小企业产业园、教育、科技研发产业园于为一体的环保型工业集中区。到2009年,累计投入资金4.1亿元,完成了中小企业产业园5.96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是中小企业及科技研发项目建设投资成本较低、启动发展较快的理想区域。初步形成了以机械电子、服装纺织新型材料、高新技术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共有入园企业162家,签署协议投资金额99.7亿元,洽谈、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11个、5000万以上项目33个,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8亿元,就业5400余人。2009年,实现工业产值8亿元、利税8000万元。截至2016年,已建成中小企业创业园厂房153栋18万平方米,建成了农民安置区、外来务工人员公寓楼、公共服务中心、创业投资大厦等配套服务设施,入园企业227家,规模以上企业12家,恒源万福食品公司等4家企业在天津股权交易所上市。(www.xing528.com)

2019年,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0200余家,其中企业7303家(制造业企业372家),规模以上企业89家,自治区级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77家;高新技术企业62家,占全区的41%,实现工业总产值315亿元,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同比增长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0亿元。

(三)银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银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夏灵武羊绒产业园区)始建于2003年4月。2009年6月,被自治区政府命名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1年4月,银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灵武市举行了揭牌仪式。

银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主要依托灵武原有羊绒企业和紧邻国内羊绒主产区的优势,以原有14家羊绒企业为基础建立的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600亩,引进企业43家,项目总投资17.2亿元。2007年4月,成功组建了宁夏中银国际绒业集团、宁夏嘉源绒业集团、宁夏荣昌绒业集团等三大产业集团,集团内部分别成立担保中心和销售公司,集团间产业发展各有重点,形成了分工协作、竞争发展的局面。2007年9月,经国家证券委批准,宁夏中银国际绒业集团顺利重组圣雪绒,成功上市,标志着灵武羊绒产业航母正式启动。2008年,全市境内流通原绒7000余吨,生产无毛绒3600吨、羊绒条350吨、羊绒纱700吨、羊绒衫等制品360万件,产值达到45亿元,出口创汇近1亿美元,解决就业累计达7400余人。2010年,灵武市境内流通原绒7300余吨,占全国原绒的60%;生产无毛绒4700吨,占全国的70%;生产羊绒条500吨、羊绒纱750吨,分别占全国的65%和15%;生产羊绒面料30万米,羊绒衫300万件,披肩、围巾等制品130万件。实现产值55亿元,出口创汇6500万美元,累计吸纳就业8000余人。2010年9月,灵武羊绒产业园区拥有企业52家,其中羊绒企业38家,皮草企业4家,粮食加工企业2家,乳制品企业1家,其他企业7家。[15]灵武市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授予“中国精品羊绒产业名城”“国家火炬计划灵武羊绒产业基地”“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中国灵武国际精品羊绒之都”“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称号,并列入中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世界羊绒看中国,精品羊绒在灵武”。园区已初步形成羊绒分梳、绒条、纺纱、制衫、面料为一体的生产加工产业链,拥有千堆雪、菲洛索菲、绒典、灵州雪、帕雪兰等自主品牌,其中,绒典和帕雪兰被评为自治区级知名品牌。今后将重点发展羊绒精深加工,加快品牌建设,进一步发挥羊绒产业研发基地作用,争创灵武羊绒产品设计国际一流、生产工艺国际一流、产品销售国际一流,努力将灵武羊绒产业园区打造成全球原绒集聚区和加工中心、精品羊绒制品研发和生产中心、精品羊绒交易中心、羊绒制品流行趋势发布中心、羊绒产品品牌基地和一流羊绒企业集聚区。

2018年,灵武市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整合于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高新技术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重点发展再生有色金属深加工、新型建筑材料加工、电子废弃物、报废机械设备处理加工等主导产业。

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是宁夏、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等周边500公里范围(含鄂榆银能源“金三角”、呼包银经济区及沿黄城市带)的区域性再生资源资源化再生利用的基地。2008年,园区正式动工建设,规划占地总面积1万亩(其中一期规划建设5000亩,计划2012年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概算总投资52亿元;规划建设“一区五园”“五大主业”,“一区”即再生资源交易区,“五园”即有色金属再生园,电子废弃物、金属型材加工园,再生资源建材园,非金属资源再生利用加工园,二手车交易及报废汽车拆解园;“五大主业”即再生铝、再生铜等有色金属深加工业,电器设备制造业,新型建筑材料加工业,电子废弃物处理加工业,报废汽车、机械设备拆解及二手车交易业。示范区长远发展目标:围绕回收体系网络化、产业链条合理化、资源利用规模化、技术装备领先化、基础设施共享化、环保处理集中化、运营管理规范化,全力以赴将园区打造成依托宁东、立足宁夏、辐射周边、西北地区最大的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争创国家一流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2011年一期建设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成功创建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全国有34家)。共引进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江苏托普集团、宁夏亿能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开发有限公司等各类国内再生资源行业知名企业38家,初步形成再生铜、再生铝和废旧轮胎再利用完整产业链条。

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督察时发现,灵武市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内21家企业存在侵占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试验区土地的问题,当即责成灵武市2018年底前完成侵占土地相关企业的清理搬迁工作,并对搬迁后土地实施生态恢复。灵武市针对中央督察组反馈的环保突出问题,于2018年12月20日前将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的42家企业全部拆除退出,退出面积2197亩。按照生态恢复方案,采取拉坡覆土、播撒草籽、植树造林等措施对拆除退出土地全部进行了生态恢复,并将退出土地正式移交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

(四)银川综合保税区

银川综合保税区于2012年9月12日由国务院批复成立,11月,设置银川综合保税区工作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川综保区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为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派出机构,由银川市代管。银川综合保税区党工委、管委会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银川综合保税区规划占地面积8.17平方公里,国务院批准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面积为4平方公里,采用围网全封闭管理。围网建设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围网总面积2.08平方公里。除上述4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外,剩余4.17平方公里作为银川综合保税区的生活及项目配套用地。

银川综合保税区设立以来,紧紧围绕“引领全区、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总体定位,在规划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通道拓展、口岸服务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15年底,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编制实施综保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投资12亿元,分两期建设完成4平方公里范围内基础设施,园区道路、物理围网、信息化系统、水电气管网、“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基本满足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监管功能需要和企业入驻需求。

1.产业布局趋于合理

以全方位开放为基础,结合宁夏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以“园中园”的方式规划布局监管区域建设,引进培育黄金珠宝、食品、现代纺织、葡萄酒、航空、生物科技等外向型产业,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多亿元,注册企业192家。重点引进了金银街黄金珠宝、如意高档纱线、福来贺牛羊肉加工、懿丰葡萄酒、进境肉类(水果、种苗)指定口岸、昊医生物科技、卓尔电视机组装等一批项目。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开放功能不断完善。获批并加快建设进境肉类、水果、种苗指定口岸;积极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规划航空物流园,积极推进区港联动发展;创新开展棉花委外加工、跨境电商B2B等业务。

开放通道逐步拓宽。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区)10关区区域通关一体化,与沿线口岸、关区加强协作,实现多式联运,逐步畅通向东、向西陆路通道。加快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建成跨境电商监管服务平台,实现跨境进、出口业务上线。充分发挥临空优势,引进航空服务项目,发展航空物流和通航服务,借助银川—迪拜等国际直航航线,推动黄金珠宝等企业拓展中东市场。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自治区政府制定出台《银川综保区优惠政策》《银川综保区管理试行办法》,复制实施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关、检验检疫创新监管措施。探索创新服务机制,不断优化监管业务流程。成立银川综保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入区企业提供开发建设、后勤保障、金融支持等服务。加入了世界自由区组织,交流分享政策信息和发展经验。以中阿博览会为平台,积极推进与迪拜空港自由区、硅谷城自由区战略合作。

2.外贸拉动作用显现

2014年封关运行,当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7.328亿美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31.9%、银川市的36.2%;2015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0.74亿美元,同比增长19.69%,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54.7%、银川市的67.1%。银川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连续两年位居西部地区前列,逐渐成为拉动宁夏进出口增长的主力军。

2017年,银川综合保税区开工建设项目11个。其中中国机械设备股份有限公司(CMEC)丝路国际合作园一期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内外装修,即将投入使用。邮件处理中心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如意纺高档纱线、黄金珠宝加工、葡萄酒产业园等技术改造项目全面完成。综保区展览中心、道路绿化及景观提升工程、生物科技信息产业园等项目按计划推进。国际裘皮集散贸易中心、国际快件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的格局已逐步成型。积极推动宁夏航空口岸获批整车进口口岸资质,加快推进肉类、水果、种苗指定口岸建设。积极融入全国通关一体化,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引进培育跨境电商企业,逐步打造陆上、空中、网上开放新通道。支持企业建设“双创”孵化基地,引进央企建设丝路国际合作园,为外向型企业提供配套完善、成本最低的发展平台。在加快项目建设、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依托产业和项目发展,航空、铁路多式联运物流体系,以及政策、业务的创新,来自澳大利亚、美国、非洲的棉花,中东、香港、东南亚的黄金,迪拜、欧美的快件,北欧、北美的高端裘皮,法国的红酒,香港的电子元器件等进口产品在综保区加工、生产、组装、仓储、分拨,同时宁夏的羊绒棉纺制品、机械设备、枸杞以及黄金制品、组装电视机等产品,不断出口至中东、东南亚、欧美、非洲等地区。

据海关统计,银川综合保税区2017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3.76亿美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47%、银川市的60%,进出口货运吞吐量达3.2万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1亿元,同比增长11.4%;完成工业总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54.3%;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3个,签约总金额约52亿元;到位资金11亿元,同比增长10%。2018年,实现进出口总额73.00亿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29.3%、银川市的43.2%。

按照《银川综合保税区2016—2020年发展规划》要求,大力实施“1233”战略,“1”是围绕“引领全区、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总体定位,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形成区域特色鲜明、内外开放联动、贸易便利化程度高的对外开放新平台,打造全区对外开放新门户;“2”是利用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的功能优势和“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充分发挥综保区开放引领和辐射带动两大作用;第一个“3”是着力打造加工贸易产业聚集区、国际物流分拨中转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区,改善贸易结构,提高一般贸易水平和加工贸易质量,为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支撑;第二个“3”是全面提升商务配套服务、开放政策辐射和开放型经济服务3种能力。

力争到2020年末,银川综合保税区外向型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开放功能更加完善,开放通道更加通畅,对外开放和综合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引领带动作用与辐射范围更加广泛。到2020年末,银川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左右,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60%左右;银川综合保税区物流总量中航空物流量占比超过10%;进驻企业超过500家,园区企业总投资50亿元以上,其中外商投资额超过20%,实现经济外向度和质量效益双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