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对于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讨论均基于使用GDP对经济增长水平进行度量。作为一个衡量经济总量的指标,GDP已经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国力强盛程度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GDP在衡量一国人民的福社水平时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过于依赖GDP这单一指标来评价整体经济发展,甚至盲目看重和推崇GDP将会带来诸多问题。
GDP指标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GDP在衡量未计入市场交易行为方面存在缺陷。根据定义,商品和劳务需要在市场上交易从而获得市场价值后才能够计入GDP核算。然而,即便是在发达国家,也存在有大量的未进入市场交易的经济活动,如家务劳动等,从而导致这部分活动的经济价值无法进入GDP,造成GDP程度的低估。而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大量的经济活动因为缺乏市场而没有被计入GDP总量。如此看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可能因为较多经济活动未计入GDP而被低估。
2.地下经济的存在也会造成对GDP的低估。与上述自给自足的经济活动因不存在市场而无法计入GDP不同,地下经济有供其交易的市场,如黑市、贩毒、非法赌场等,因此有价格和交易量,但是因为这些活动是非法的,并不记入官方统计数据中。这种地下经济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而是造成使用GDP度量一国经济发展总量有缺陷的原因之一。(www.xing528.com)
3.GDP无法全面确切地反映一国国民的福社水平。GDP指标仅仅用来度量一国经济总量及其变化。但是单纯GDP的提高并不能说明居民福利能够保持与GDP同步上升。高速的经济增长意味着大量要素的集中投入和竞争的加剧。从要素的机会成本角度来考虑,人们一旦把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到旨在增加未来产出的生产环节,那么就牺牲了现在就可以享受的闲暇和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与经济保持了同步的增长。此外,高速经济增长下剧烈的竞争带来的压力也会使人们感到焦虑和恐惧,这至少会部分地抵消人们因为收入提高而带来的满足感。再者,GDP作为一个衡量产出的指标,并不能反映产品的分配情况。如果出现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开过大,那么低收入阶层的福利有可能因为经济增长受到损害,由此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和动荡更会对整体社会福利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而这一切均不能在GDP这一总量指标中得到反映。
4.GDP指标不能对一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做出合适的度量,也不能反映不同国家在经济增长模式上的差异。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大规模工业化都会对空气、水资源等带来严重污染。在这个时期,经济获得了巨大增长,但是生活在污染地区的人们却不得不忍受因为污染带来的病痛折磨。另一方面,仅从GDP数量上无法反映出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的来源。如果一国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主,而另一国却通过发展矿产等资源实现经济增长,那么,即便这两个国家的GDP水平相当,也并不能认为两国有着相似的经济发展水平。此外,在经济发展初期,一国由于生产技术、监管水平和人们消费意识的落后,往往充斥了大量的质量低劣甚至对人体有害的商品,尽管该国能够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但是很难说这样的增长是健康的合理的。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经济发展成为中国政府的首要目标。为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以确保这一政策目标的实现,其中包括财政分权制度、官员晋升激励制度,等等。在以发展经济为目标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引导下,出现了唯经济增长马首是瞻、唯GDP论。在这一思路下,不少人把发展单纯地理解为GDP的增长,忽视了发展范畴中的其他内容。受唯GDP论的误导,经济中出现了大量诸如“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其结果是大量资源被用于对改善当地生产效率或提高人民福利水平并无帮助的工程建设。最近一个著名的例子是,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广西凤山县原县长在任时花费该县一年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用于在进城的山体上画了两只凤凰,以符合该县“凤山”之名,认为此举有利于帮助该县树立声誉,招商引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