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自此中国经济的一个新时期正式拉开序幕。近40年来,中国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同时期的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名列前茅,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中的“中国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遭受了多次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的冲击,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也多次遇到阻碍,但是这些最终都没能阻止中国经济的发展。
第一,中国经济在近40年中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从国内和对外经济总量上看,中国经济综合实力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经济总量快速上升。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1952年,中国GDP仅为679亿元。而在2015年,根据不变价格计算这一数字达到67.67万亿元,是1952年水平的1000倍!在1978年以来的近40年中,GDP年均增长率超过9%,与当年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经济增长速度相近,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对外贸易方面,201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4.59万亿美元,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位。另外,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15年,我国外汇储备达到3.3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2.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数以亿计的居民脱离了贫困,生活整体迈向小康水平。在新中国刚刚建立之时,经历过多年战乱的城乡诸业凋敝,民众生活大多处于极度贫困状态。到改革开放之前,虽然部分产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居民生活状态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并未成为政策关注的焦点,人民总体生活水平依然较为低下。而在1978年后,改革开放真正实现了经济实力的跨越式提高,居民生活全面得到改善。根据可比数据,在1978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年收入仅为133.6元,2015年已突破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在1978年为343.4元,2015年增至31195元,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增幅都接近100倍。除了绝对收入数字反映出来巨大改善以外,居民消费构成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点可以从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反映出来。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购买的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57.5,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67.7,说明无论对于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其收入都有一半以上花在购买食物上,其他消费支出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而到了2014年,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了35.6和37.9。这说明当前城乡居民有了更多的收入可以花费在除食物以外其他消费品上,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实质性提高。目前,家用电器、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已大量进入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此外,居民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极大丰富。
3.整体经济结构日益现代化,工业化程度大大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在中国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发展不足,且结构不合理,以消费品为主的轻工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企业所有制类型基本为国有,计划调控代替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体制崇尚绝对平均主义,缺乏对不同努力程度的奖惩激励制度。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日益深入,上述问题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1)在产业结构方面,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52年的51%下降至2015年的9%,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20.8%上升至2015年的40.5%,服务业从1952年的28.2%上升至2015年的50.5%,实现了第一、二、三次产业的协同优化发展。(2)在第二产业内部实现了结构优化。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重工业在全部工业部门中的占比由37.3%提高到了45%,到1959年达到了58%,工业生产严重向重工业倾斜。到改革开放前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各自的比例为24.8%、32.4%、42.8%,仍处于严重失调的状态。改革开放后,工业部门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轻工业得到了充分重视,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得到改善。(3)在所有制结构方面,经过数次国有企业改革,尤其是世纪之交的大规模国有企业改革后,国有资本已经基本从竞争型领域退出,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股份制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目前正在通过引入混合所有制的模式对国有企业作进一步的深化改革。(4)在分配体制方面,收入分配制度由原来的绝对平均主义变为按劳分配为主、资本和技术等收入为辅的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加强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
4.基础设施产业获得了巨大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所谓基础设施产业是指向全社会居民提供水电交通等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由于水电交通等是一个社会赖以正常运转的基础性服务,因此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航运、自来水、管道煤气、电网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我国基础设施得到明显发展和改善,农业、能源、原材料的供给能力迈上新台阶,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形成了纵横交错覆盖全国的网络体系,水利环境、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设施显著加强,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京沪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完成或向前推进。
第二,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与其他新兴国家或地区相类似的局面,即经济增速放缓,转型压力加大。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化产能过剩与过量库存的“去产能”“去库存”过程尚未完成。目前工业品价格仍在下行探底,显示早先上游部门产能过剩问题仍然存在,这阻碍了中国制造业投资的回暖。此外,尽管房地产行业的商品房销售略有回升,个别城市甚至再现火爆行情,然而楼市回暖仍局限于部分地区,回升行情稳定性有待观察;另外房地产行业从销售回暖到投资回升通常存在一两年滞后期,房地产投资下行和低位调整尚未结束。目前在投资领域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支撑局面,要等到消化工业产能过剩与房地产过量库存大体完成后,整体投资才有望恢复自主较快增长并实现经济周期转换。
2.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激活存量资源面临特殊困难,存在较大难度,经济结构失衡调整有待继续,市场机制应当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应放手让效率低下并失去市场自生能力的企业依法退出,以重组资源并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如果一些需要退出的企业依靠外部输血勉强支撑甚至变成僵死企业,一些杠杆率过高甚至资不抵债的企业受到政策保护难以重组清盘,会妨碍调整进程的顺利推进。(www.xing528.com)
3.当前中国经济遭遇两方面的金融风险:一方面是经济扩张时期累积下来的银行贷款不良资产率开始上升,债券市场出现违约事件,两类金融风险压力面临上升。这类风险因素在下行调整最后阶段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另一方面在金融创新政策的鼓励下,大量打着理财增值服务旗号的P2P金融交易平台充斥市场,在互联网金融渗透力空前提升环境下,这些金融交易平台在“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的状态下扩张极为迅速。据有关专业部门统计,自国内首家P2P宜信出现到2014年底,共产生了近2000家P2P公司。2014年以来,P2P互联网交易平台更以每天两三家的上线速度激增。就成交量而言,2013年全年成交1058亿元,同比扩张5倍。到2015年3月,全国P2P网贷参与人数为日均4.9万人,同比增长96.79%,同期P2P网贷成交额达371.27亿元。这些交易平台通过披露虚假投资信息,以高额回报的名义吸引投资者,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或投资者集中要求赎回就容易出现资不抵债或法人卷款而逃,影响波及大量投资者,对中国金融稳定造成冲击。
4.结构调整新旧交替处于相持阶段,即经济结构调整意味着传统产业退出之前对经济发展起到的支柱作用,而需要形成以新的产业支撑为特征的新阶段。但是新产业的投资和市场形成需要时间,目前它尚不足以填补传统产业作用逐步减弱对经济带来的冲击。就区域而言,近年来沿海地区经济增速放缓,而中西部地区的增速较快。但是,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水平较小,目前增加的速度也不足以抵消东部地区经济增速下滑带来的影响。而且,中西部地区长期存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其解决也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时间。
5.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与风险有增无减。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演变,一个突出表现是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从七成到八成左右下降到三成上下,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贡献从不到三成上升到近年的七成上下,其中我国增量贡献率在四成上下,高于“七国集团”(G7)整体贡献率。中国与外部经济关系格局朝更加多元与比较平衡方向转变,如近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量贡献大约七成来自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中国FDI绝大部分仍来自发达国家,然而ODI一半以上流向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项目接近九成分布在广大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
第三,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仅体现在与之前本身发展水平之间的比较上,其巨大成就更多地在于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经济总量和增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高速增长使得中国经济在全球所占比例迅速提高。1978年,中国GDP总量为1500亿美元,只占到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8%,排名第10。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平就更低,属于低收入贫穷国家。尽管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快速的增长,但是到1998年,中国GDP占全球份额仍然仅为3.7%,排名第6。然而,在之后的10年中,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使得经济总量超过法国、英国、德国、日本,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经济体,仅次于美国。2010年,中国GDP总量达9.4万亿美元,占全球的9.4%,该比例是1998年的约3倍。除了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占全球比例大幅攀升外,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还体现在其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上。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4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仅为9.4%,在全球排在第32位。而到了201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96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而且进出口商品的结构有了很大的优化,出口商品附加值大幅提高,制造业出口商品在全球价值链上稳步攀升。在2015年出口的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额达1.31万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7.6%,比2014年提高1.6个百分点。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出口额为4718亿美元,同比下降2.7%。这表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已经从劳动密集型转为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出口质量有很大改善。此外,2015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同比基本持平,占进口总额的32.6%;铁矿砂、原油等大宗商品进口量持续保持增长。由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降,2015年的贸易条件指数为112.1,这说明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较上一年多换回12.1%的进口商品,贸易条件持续改善。
1978年至今,中国经济增长率为全球之冠。尽管近年来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从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平均10%左右降低到去年的6.9%,但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首屈一指的高增速。对比发达经济体增速之首——美国的3%,以及日本和欧洲的1%左右,同为金砖国家的南非的2%、巴西和俄罗斯的负增长,中国经济增速依然引人注目。因此,从发展阶段上看,中国仍然处于高速成长期,正是这种高增长导致了中国国际地位的巨大提升。
在1978年至今的这段时期里,世界经济整体增速有限,放眼全球,年均经济增速过5%的国家只有10个左右,处于4%~5%之间的大约20个,位于3%至4%之间的不到20个。通过在世界范围内的对比可知,中国能在过去的30余年中获得如此高速的增长,并在当前依然保持高水平的经济增长速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