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产业交替和轮动发展。如果一国能够在相应时期找到适合本国经济发展阶段和要素禀赋的产业,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产业发展的更替和转型升级,就能为该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推动力。在此方面,有没有一些国际经验可供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借鉴参考呢?答案是:有。日本学者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工业发展实践总结出来的“雁行模式”产业发展理论,对于后进国的产业发展就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下面我们将对其做一介绍。
1932年,根据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棉纺工业发展经验,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教授赤松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原理》一文中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路径提出了著名的产业发展“雁行模式”。赤松要以日本棉纺产业的发展为例,刻画了日本工业生产从低端向高端渐进式发展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对外贸易和进口替代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步,日本的出口品主要集中在消费这一块,包括丝绸、棉纱和棉布等。日本通过出口这些产品来获得收入,进口来自其他经济发达国家的棉纺用机器设备,实现日本棉纺产业的机械化;第二步,日本的生产目标瞄准了从其他国家进口的棉纺用机器设备,通过国内产业化这些机器设备,日本的生产装备产业也得到了长足进步,进而带动了与生产装备业相关的产业,如钢铁、机电等产业。在前期的棉纺品出口贸易中,日本获得了外汇,这让其能够使用这些外汇购买国外技术。通过学习和推广这些技术,日本工业逐步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研发体系与技术核心力量。赤松要将日本棉纺产业的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他认为该产业的发展历程结合了该国的要素禀赋,通过创造市场条件,扩大棉纺业的市场规模从而降低了棉纺品的生产成本。由此,日本得以充分发挥欠发达国家的低成本优势,使其棉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一举扭转棉纺品贸易逆差,一方面得以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积累了大量外汇,为日后产业升级和技术获得做了充足的资金准备。
根据不同产业之间的共性,日本棉纺业的发展经验可以合理地推广到日本其他产业。赤松要认为可将其应用于后起国某一特定产业产生、发展的过程,主张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应当按照“从国外进口—发展国内生产—促进出口贸易”这一路径,促成该国要素密集度不同的产业的交互式发展。具体而言,在工业化初期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向发达国家开放某些工业品市场。当这些工业产品的国内需求累积到一定水平时,就为本国生产该种产品准备了基本的市场条件和技术条件。从而国内企业得以逐步掌握该行业的生产技术,通过资源和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占领国内市场,并实现该产品的出口,达到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如果把这一过程绘制成曲线,以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表示产量,这三个阶段就如三只大雁在天空中不同位置飞翔。处于排头兵位置的大雁对应于进口阶段。在这个阶段,该国处于工业化初期,经济发展水平很低,产业结构落后。此时如果该国实施开放战略,将会导致外国生产的产品轻易占据本国市场的局面。处于中间位置的大雁对应于国内生产阶段。经过第一阶段的发展,国内市场得到了激发,市场逐渐具备了一定规模。进口产品的涌入为本国企业学习和模仿这些产品的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经济落后国家得以发挥自身在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等方面的优势,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扩大,对国外进口的依赖逐步减少。最后一只大雁描述的是出口阶段。国内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本国成本优势、对国外生产技术的消化吸收、生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落后国生产的产品开始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竞争,并占据较大的优势,因此不仅不需要从国外进口产品,反而开始大举占据外国市场。
由赤松要提出的雁行模式较好地地刻画了经济落后国家赶超经济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战略。相对于欠发达国家而言,经济发达国家拥有高技术水平产业,并总是率先实现产业升级。但是,如果经济落后国家能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订立有利于发展符合该国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战略,并在经济全球化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尽早融入全球化进程,就有可能获得后发优势。在这一过程中,经济落后国家能够通过对内发展优势产业、对外参与国际分工的模式,循序渐进地实现产业轮动,扩张生产能力,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已有产业形成竞争之势。假如经济落后国家能够找准自身比较优势,并且在适当的时机发展合适的产业,那么就有可能通过上述步骤在较短的时期内使本国工业发展实现起步,并快速实现产业轮动和产业升级,最终完成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通常认为,在经济落后国家中,如果要成功实现雁行模式,首先要专注于发展符合劳动密集型特征的消费品行业,之后随着资本的积累和市场的扩大,产业发展从消费品行业转移至机械设备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往后,全部制造业都会出现雁行发展的格局。(www.xing528.com)
不过,随着亚洲四小龙、东盟各国和中国经济的相继崛起,雁行模式的格局发生了变化。这主要是因为,该模式以贸易范围内各国产业发展存在不同阶段的差异。但是,当产业发展阶段的差异发生变化,产业差距日益缩小,地区间发展处于同一发展层次的经济体在对外出口上的竞争加剧后,客观上就造成了“雁行模式”的逐渐变化。总体而言,东亚各国或地区内部的产业水平分割发展模式替代了之前较为严格的梯度差别格局。近年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跨国企业建立了一体化的跨国跨区域生产模式,在同一企业内部实现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维护等在本地区甚至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这有利于发挥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优势,在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在这样的生产模式下,强调单个经济体作用的“雁行模式”将逐步为强调多个经济体相互竞争合作的“雁群模式”所代替。
随着不断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跨越了雁行模式的第一个阶段,即依靠成本优势扩张国际市场。但是,如果不在此基础上继续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那么中国在接下来的全球竞争中将难以分得一杯羹。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雁行模式的第二或第三阶段,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产业增长点,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并获得一些重点领域的优势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