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在“一带一路”中讲好湖北文化故事。2016年12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软力量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推器。要加强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建设,推进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舆论支持、文化条件。湖北荆楚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目前,一批高质量展览还先后走进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国家,“走出去”让湖北向世界展示着博大精深的荆楚文化。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展开,湖北文化“走出去”正当其时。我们必须把丰富的文化资源变成更多更好的作品、产品和精品,实现湖北文化军团建设的新跨越。湖北高校资源丰富,应进一步加强与国外高校联系。以湖北大学为例,高校在美国、巴西、波兰等国家建立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积极向海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结成友好学校、互邀学者讲学、互派留学生以及交换资料等,加强文化的相互交流,为经济贸易提供文化支撑和人才支撑。切实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教育深度融合,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集群,让承载荆楚文明的文化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讲好湖北文化故事,不断提升湖北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二,在“一带一路”中传播湖北绿色声音。生态文化就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而长江是世界原始生态文明理念的发源地之一,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老子》竹简改写了中国思想史,其中的“道法自然”闪耀着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光辉。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主题,同样也是“一带一路”的建设主题。武汉城市圈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成效显著,其中武汉城市圈后被中法两国中央政府列为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合作项目。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参观武汉城市圈“两型”建设成果展览后,给予了高度评价。2015年10月在武汉举办的非洲市长培训班,专门学习了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经验。武汉城市圈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得到了国际社会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将“大河对话”作为长江经济带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把“大河对话”论坛上升为全球性、常态化论坛,打造世界大河文明对话平台,形成大河流域对话的长效机制,借鉴欧美国际大河流域保护经验,推进“一带一路”大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讲好“一带一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故事,传播好“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声音,推动内陆文明、大河文明的复兴,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
第三,在“一带一路”中提升湖北低碳发展地位。在低碳发展方面,国务院批复同意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支持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与全国其他试点省市相比,湖北碳交易创新步伐更快,特别是碳金融领先全国。在全世界,湖北碳市场规模仅次于欧盟和韩国。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安排,是一份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届时,全国统一碳市场将覆盖30亿至4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这将使中国碳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是排名第二位的欧盟碳市场的两倍。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要特别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重点支持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做大做强,探索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碳市场和碳金融合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www.xing528.com)
【注释】
[1]路洪卫,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