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极端重要的地位,这既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又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荆楚大地是古人类最早活动区域之一,也是史前时期先民们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孕育出荆楚文化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在被称为中华文明“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已成为能与古希腊文化媲美的东方文化代表。光耀古今的荆楚文化在文明湖北建设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湖北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为湖北政治建设提供丰富的历史经验,为湖北文化建设提供深厚的传统力量,为湖北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指导。近年来,湖北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东方之星”号客轮善后处置中体现出来的“小城大爱”精神广为传颂;战胜特大洪涝灾害,彰显了伟大抗洪精神,进一步丰富了文明湖北的丰厚文化内核,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的道德滋养和良好文化条件。
文明城市活动创建,是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龙头工程。中央文明委于2005年9月开展首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表彰活动,至今已先后4批共公布84个全国文明城市(区)。2011年,宜昌市荣摘全国文明城市的桂冠,实现我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2015年年初,武汉市晋级全国文明城市。2015年,省文明办对省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评选办法进行了修改,突出考在实处、重在常态、利民惠民,制定了《湖北省县域文明指数测评体系》,并对部分县市区进行模拟测评,2016年开始对全省103个县市区进行测评,以测评为指挥棒促进文明湖北建设在基层落实落细。以武汉、宜昌为龙头,一大批中小城市你追我赶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黄石、十堰、襄阳、鄂州、仙桃、天门、潜江、大冶、宜都9个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称号。
从2016年开始,我省创新启动县域文明指数测评,把县域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推进文明创建,不留空白地督促各县、市(区)对标创建,提升创建水平。积极推广百步亭社区文明创建经验,在全省涌现出一大批百步亭式的文明社区。中央文明办将全国志愿服务社区联络总站建在百步亭社区,目前全国各地已有6000多个社区加盟,社区联络总站已成为全国文明社区和志愿服务工作交流、展示的工作平台。2016年,中央文明委开展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以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平等和谐、敬业诚信、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绿色节俭、热心公益8个方面为评选标准,从全国范围评选了300户文明家庭,我省有11个家庭入选全国文明家庭。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竹山县首创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成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品牌。我省不断丰富“十星”创建内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贯穿到创十星级文明户、创文明新村中,实现全省2.6万个行政村“两创”全覆盖。
湖北精神文明大发展、形势好,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英模辈出,被中央媒体概括为“湖北群星现象”。近几年来,我省把选树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作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每月发布“荆楚楷模”,每两年评选表彰一届省级道德模范,推动各地、各部门层层评选表彰、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楷模人物、最美人物等活动。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中国好人榜几个层面,16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91人(组)荣登中国好人榜,13人(组)当选感动中国人物;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拓展,1万多个吴天祥小组遍布城乡,这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www.xing528.com)
我省不断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法制轨道。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015年11月通过的《湖北省志愿服务条例》,确立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统筹、政府支持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机制,加强激励保障,支持、鼓励更多的社会工作、组织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志愿精神。2016年9月12日,《黄石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提交湖北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探索通过地方立法传承工业文明、供养历史文化,保护工业遗产并激活其新生命力。
面对互联网时代,我省大力推进网络文明传播,全省文明创建影响力不断增强,湖北文明网、中国文明网联盟湖北站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开通了“文明湖北”微信公众号,建立了“爱播文明”微视频云平台,积极推介各地各单位的好做法,向中央文明办推荐了一批好经验,传播荆楚文明,展示了湖北风采。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湖北”网站成功实现上线试运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改委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调研组对我省信用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