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推出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出,针对医疗信息化,卫生部将推出未来八年611亿元预算的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包括大型综合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全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区域性医疗信息化平台三项工作。当前,随着国家医疗信息化建设投入加速和“新医改”政策的持续实施,利用云、物联网和移动、大数据相关技术的新医疗类应用层出不穷。
与金融、电信等信息化水平高的成熟行业比,我国医疗行业在信息化方面还处在成长期,未来潜力巨大。目前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各医院本身的信息系统建设,向未来医院可以结合移动端和云端的能力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二是区域级医疗平台,以区域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三是面向公众提供的医疗服务,比如火热的移动医疗App等。目前,这三种应用场景都开始基于云计算有了新的突破和方向。
从医院本身的信息系统建设来看,大型三甲医院已经自己建立比较完整的HIS(医院信息系统)和PACS(电子影像)系统,正在完善电子病历(EMR)系统以及临床信息系统(CIS)建设。各大医院也纷纷投入力量提升移动医疗服务能力。
案例4-11
“未来医院”云应用加速智慧医疗进程
以阿里巴巴集团希望借助阿里云和支付宝的巨大能力帮助各医院实现“未来医院”计划为例,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能力,帮助优化现有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医院服务体系,体现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模式,目前有了初步的突破,将阿里最基础的支付能力、账户体系能力、数据能力和云计算能力输出到医疗行业,帮助医院建立移动医疗服务体系,利用支付宝钱包实现全流程移动就医服务,未来还会增加所有就医环节的完善,激活整个社会医疗生态,最终的目标是通过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健康管理平台,实现健康服务的治疗到预防的转变。目前,已经有37家医院加入了支付宝未来医院计划。
以邵医健康云平台为例,它旨在建设云端的医院、家门口的医院,通过线上与线下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各级医疗机构的资源和服务的整合,让患者足不出户便享受到移动医疗带来的便利。同时,创新医患、医医、医药联动服务模式,对接第三方运营服务、药品配送和健康服务联动,实现上下互通、跨行业协同,为群众提供现代化的健康服务,为医生提供连续、专业的协作通道;为跨院分级诊疗提供以患者为核心的协同服务平台,为医药联动提供更快捷的互联渠道。
邵医健康云(见图48)平台是互联网+医疗的有益尝试,实现了医生与医生、医生与医院以及医生与患者的分级诊疗平台,将三甲医院、区级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资源连接在一起,实现了转诊与会诊功能,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问诊能力。由于整个平台是开放性的,所以后期浙江省及周边各级医院都可以灵活接入。(www.xing528.com)
图4-7 邵医健康云示意图
该平台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建设“三个桥梁”并实现三种改变,即建设医患桥梁、医医桥梁和医药桥梁,实现就医模式转变和服务模式转变和管理模式转变三个医疗模式的转变。
“邵医健康云平台的正式启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分级诊疗的实施提供了全流程的移动化技术支持,结合对大众分级就医的引导,有利于推进区域分级诊疗体系的形成,推动我省健康服务业走在全国前列,这对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医药卫生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蔡秀军院长说。
医院之间信息的共享依然是目前医疗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建立标准统一、架构规范和安全可靠的区域级医疗卫生一体化信息平台已成为各地卫生主管部门的共识。全国各省市也都在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区域医疗平台。例如,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主导的医疗服务应用区域平台第一期连接30家三级医院(包括21家市属医院和9家电子病历试点医院)然后逐步把全市所有医院连接到一起,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再如,上海闸北区走在医疗健康云应用的前面。闸北区已建设成国内领先的统一居民健康档案区域共享平台,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了动态管理和运用。该“健康云”平台收集了88万健康档案,其中除了83万区域内常住人口外,还包括5万周边居民的健康档案。以公安实有人口基本信息为基础,以个人身份证号为唯一标识,实现健康档案信息动态整合。
案例4-12
移动健康类Apps云应用
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以及全科医生等移动健康类Apps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以收集运动、睡眠等信息为目标的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势必使得移动端Apps可以收集到更多第一手的身体健康相关信息,这类信息结合云端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以及移动端的展现能力才能真正为消费者提供闭环的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