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生产资料私有化,劳动者除了人身自由以外一无所有,只得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这样便产生了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雇佣关系。19世纪上半叶卡尔·马克思首先关注到了劳资关系,他通过对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的分析,从阶级本质入手,认为劳动关系是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劳动者要想获得自己应得报酬,只有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马克思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对劳动关系问题的重视,埃米尔·蒂尔凯姆和马克斯·韦伯先后提出了工业主义劳动关系理论以及工业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理论。英国的韦布夫妇和美国的康芒斯则从工会功能进一步研究劳动关系。从20世纪初至今,劳动关系发展已经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典型的劳动关系理论。
(1)新古典学派的劳动关系理论。
新古典学派也称新保守派或新自由派,基本由保守主义经济学家组成。该学派主要关注经济效率的最大化,研究分析市场力量的作用,认为市场力量不仅能使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而且也能确保雇员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37]。其代表性观点包括:第一,劳动关系是理性的劳资双方之间的自由、平等的交换关系,双方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利益,从长期看,供求双方是趋于均衡的,供给和需求的力量保证了任何一方都不会相对处于劣势;第二,劳动力市场机制可以保证劳资双方利益的实现,因此劳资冲突是微不足道的;第三,工会的设立形成了一种垄断制度,阻碍了本来可以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关系,破坏了市场力量的平衡,使管理方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工会的作用是负面的;第四,应该赋予管理方更大的管理弹性,减少限制管理权力的法律和法规,尤其是减少劳动法对管理方的限制。这样,劳动和资源的配置才会更加灵活,也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美国是最典型的奉行新保守派思想的国家,劳动法律体系虽然比较完整,但由于遵从“意思自治、契约自由”的理念,功能较弱。只要雇主不违反国家制定的反歧视法或劳动法,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以任何理由合法地解雇工人,无需提前通知,也无需支付解雇补偿费。因而许多人认为美国正走向“后契约”式的就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雇主与雇员的利益一致性很少,雇员工作保障程度较低,对雇主没有归属感,仅仅是对经济激励做出反应。
(2)新制度学派的劳动关系理论[38]。
新制度学派的劳动关系理论是在康芒斯劳动关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康芒斯主要是从制度角度来研究工会,并认为工会在劳动关系协调过程中是“一种特殊的力量,是一项经济制度”。新制度学派在康芒斯的理论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研究和分析,认为劳动者与企业所关心的问题存在冲突,而政府和社会应该采用劳动法律制度、企业工会制度、集体谈判制度等实现冲突之间的均衡。其主要观点是:第一,工人需要通过组建企业工会的方式联合起来,通过集体谈判开展企业工会运动;第二,企业劳动关系涉及企业(管理方)、员工(企业工会)以及政府三方利益。
由于该学派主张通过建立双方共同遵守的规则来消除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冲突,成为发达国家劳动法律体系存在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企业劳动关系领域的主流学派。
(3)人力资源管理学派的劳动关系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学派多由组织行为学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组成,关注就业关系中员工的动机及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认同、忠诚度问题,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其主要观点包括:第一,尽管有时存在局部上的利益冲突,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是基本一致的,劳资之间存在冲突的原因,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始终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管理与服从的关系是员工产生不满的根源;第二,如果企业能够采取一种具有高度认同感的管理策略,如高工资高福利、保证员工得到公平待遇等,就可以避免冲突,使双方保持和谐的关系;第三,个人联合起来组建工会,不应该将其作为资方的“对立角色”而应该是“伙伴角色”,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对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人力资源管理日益引起重视的企业管理活动中,强调通过微观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维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已经成为最佳选择。因此,该理论为我们研究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途径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www.xing528.com)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劳动关系模式成为该学派主张的典范。由于日本的传统文化及价值观的影响,日本劳动关系一直强调终身雇佣、年功序列、企业工会主义等特征:在日本企业更像一个“家族”,而雇员则是企业终身的成员,雇主愿意对其进行投资,并提供长期的就业和工作保障;工会在企业中发挥着高度合作的作用。
(4)组织行为学派的劳动关系理论。
组织行为学派出现于20世纪中后期,主要从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劳动关系,该学派又包括以彼得·德鲁克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以亨利·明茨伯格为代表的经理角色学派以及以约翰·莫尔斯和杰伊·洛尔施为代表的权变理论学派。组织行为学派在研究中,多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关系的理论来说明问题,也使用经济学家经常使用的供求变量。该学派关注的核心目标是在劳动关系的整个运行过程,如何在不改变现有体制的情况下,实现社会资源和成果的公平分配。
20世纪80年代初期,组织行为学派又提出了企业劳动关系的战略选择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企业劳动关系中,只有了解企业劳动关系三方即企业管理者、工会或员工和政府的战略决策,才能明了企业劳动关系的实际状况。
上述四大学派在研究企业劳动关系过程中,都关注到了如何在不改变现有体制下实现劳动关系的合作和良性发展,但是它们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各有侧重点,表2.5对四大学派主要的观点进行了总结。
表2.5 四大学派的劳动关系观点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