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证认可政策的演进发展

认证认可政策的演进发展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5年5月,国家认监委出台认证认可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规范认证认可和相关领域科技项目的管理,促进认证认可科技进步。2008年8月,国家认监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认证证书监督管理的通知,监督管理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促进认证活动健康有序的发展。2011年1月,国家认监委出台认证认可申诉投诉处理办法,规范认证认可申诉和投诉处理工作,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认证认可政策的演进发展

认证认可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之后认证认可才开始进入我国,我们对认证认可的认识和实施应用也在不断更新和与时俱进,认证认可事业的相关发展政策也随之不断演进发展,对于我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对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将认证认可整个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的认证认可相关政策法规不同,其实施应用的深度也不同。

1.试点和起步阶段(1978—1991年)

1978年我国重新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了解到认证是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1981年我国加入国际电子元器件认证组织并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产品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元器件认证委员会。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借鉴国外认证制度的开始。认证认可进入试点和起步阶段,主要聚焦电工产品和电子元器件产品认证,逐渐扩大到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食品企业卫生注册以及实验室认可和认证人员注册等多个认证与认可领域。在这个阶段,与认证认可相关的标准化法规、产品检验检测法规开始建立,相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等认证认可基础性法规。

2.全面推行阶段(1991—2001年)

1991年5月,国务院第83号令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的质量认证工作由试点起步进入了全面规范的新阶段。这一阶段,除全面建立和实施产品认证外,我国在管理体系认证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继建立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制度,并开始实施针对国内商品的“长城标志”认证制度和针对进口商品的“CCIB标志”认证制度。并且,在认可领域,相继成立了由政府主导的不同类别的认可机构,开展国内市场和进出口领域的认可工作。1996年1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认证认可作为促进和保障质量发展的基础工作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得到彰显。

3.统一的认证认可制度阶段(2001—2011年)

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中,我国政府作出了统一建立产品认证制度的承诺,为了适应我国“入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国家质检总局,并成立国家认监委,这标志着我国建立了统一的认证认可管理体系。2002年5月国家正式实施了新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CCC制度),核心是对国产产品和进口产品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产品目录、统一适用的国家标准、技术规则和实施程序、统一标志、统一收费标准),建立了国家统一管理的认证制度体系。2003年11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认证认可条例»,建立了既适应国际通行规则、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认证认可管理制度,统一了认证认可法规。

此后,我国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完善规范认证认可行业管理。2004年5月,国家认监委出台«认证咨询机构管理办法»,监督管理认证咨询机构,规范认证咨询活动。2005年5月,国家认监委出台«认证认可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规范认证认可和相关领域科技项目的管理,促进认证认可科技进步。2006年1月,国家认监委发布«认证技术规范管理办法»,规范认证技术规范工作,确保认证依据的科学性、适用性。2006年3月,为适应国际认可组织的要求和变化,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和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合并,成立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作为唯一的国家认可机构。2008年3月,国家认监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改进和深化认证监管执法工作的指导意见»,强化认证监管和执法工作,促进认证规范执法、严格执法、责任执法。2008年8月,国家认监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认证证书监督管理的通知»,监督管理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促进认证活动健康有序的发展。2011年1月,国家认监委出台«认证认可申诉投诉处理办法»,规范认证认可申诉和投诉处理工作,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些政策措施保障了认证认可行业市场秩序,完善了统一认证认可制度。

4.深化阶段(2011年至今)(www.xing528.com)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主要矛盾的转变,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选择,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根本出发点,认证认可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深化阶段,相关政策都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自2011年来,国家对质量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认证认可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质量市场治理手段,几乎每年都有相关政策措施出台。2012年国务院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认证认可发展的6项工作重点:提升认可能力、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推动自愿性产品认证、提升管理体系认证水平、完善信息安全认证认可体系、加快实施服务认证;并于2012—2015年连续5年发布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年度行动计划,落实质量发展纲要相关任务,推动了认证认可实施应用的深化。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明确要深化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完善国家合格评定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合格评定制度和监管体系。2018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提出要转变政府质量治理方式、深化质量认证制度改革创新、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培育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等要求。201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标准提高质量,完善认证认可制度,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加快推进与重点市场认证和检测结果互认。

同时,2011年以来我国对认证认可等质量治理模式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明确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L)的概念和内容,2012年1月国务院召开的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的常务会议强调:“标准、计量、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是质量基础工作,必须予以加强”,明确认证认可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2016年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支树平局长在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上用了大量篇幅专门阐述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技部也以专栏形式首次将NQI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2017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认证认可作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市场治理机制,其重要性在相关政策中也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对认证认可的实施和应用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提高。2016年2月国务院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融入依法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等内容,并在2020年再次进行修订和完善,极大的促进了认证认可事业的发展。表2-1汇总了我国近年来关于认证认可及合格评定的相关重要政策文件,借此对我国认证认可的政策演进发展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表2-1 认证认可发展相关重要政策文件一览表

续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