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证认可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认证认可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认证认可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能够有效消除产业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产业行为主体的资源和知识是有限的,其能力不可能覆盖所有领域,认证认可作为一种公正的第三方力量,通过有公信力的证实活动传递市场信任信息,对行为主体网络中的各类资源信息进行有效的甄别和可信传递,避免行为主体信息误判和资源逆向选择,促进产业资源高效配置。

认证认可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1.认证认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认证认可是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的重要门类,支撑转型升级的作用更加凸显;认证认可作为WTO三大技术性贸易措施之一,作为建立和传递信任的最有效手段,促进贸易便利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作用更加凸显;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合格评定是政府构建监管体系的关键要素,是降低监管成本、减少行政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多的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提出了建立认证认可制度的迫切需求,认证认可服务政府简政放权、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空间更加广阔。打破国外技术壁垒,让我们的产品走出去,这是检验检疫在认证认可方面发挥的作用;在产业结构理论中,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必然结果。认证认可制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发挥社会第三方力量,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推进贸易便利化。

(1)认证认可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交易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互信行为,信任缺乏将严重影响市场活动的效率。认证认可诞生于市场经济自发要求,其属性就是传递信任,可以向消费者、企业传递真实信息,有效打破信息不对称,抑制产业资源“逆向”组合,引导产业微观资源配置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并且在宏观方面,运用认证认可手段也可以有效配合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要素合理配置流动,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认证认可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能够有效消除产业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产业行为主体的资源和知识是有限的,其能力不可能覆盖所有领域,认证认可作为一种公正的第三方力量,通过有公信力的证实活动传递市场信任信息,对行为主体网络中的各类资源信息进行有效的甄别和可信传递,避免行为主体信息误判和资源逆向选择,促进产业资源高效配置。产业内各行为主体运用认证认可向产业内外传递其资源质量信息,避免产业劣质资源被市场逆向选择,引导产业资源的优化组合配置,从而实现各产业配套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规模结构比例协调、产业间关联程度的提高,并促进产业产值结构合理、产业技术结构的升级、产业资产结构的合理和产业中间要素结构协调。由于长期粗放式发展,我国供给体系和消费结构呈较为典型的二元化结构,虽然不乏优质高端的产品,但也充斥大量质量不高甚至假冒伪劣的产品。通过认证认可这种权威公信的评价工具和信任传递机制,一方面可以向产业终端消费者传递产品质量、企业管理状况等真实信息,引导理性消费;另一方面可以向企业传递质量评价、消费偏好等市场信号,避免出现供需错配,消除“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引导产业资源配置优化,扩大产业有效供给,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认证认可制度经历了两轮大的变革,第一轮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原认证认可制度进行整合,建立起统一的认证认可体系,对认证认可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第二轮是十八大以来,根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进认证认可领域“放管服”改革。这两轮变革,进一步确立了市场在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产业结构性改革,有效激发了认证认可制度优势和产业活力。一方面,基于“统一管理,共同实施”原则所建立的统一认证认可体系,以及与之相支撑的合格评定标准体系、法规体系、监管体系,从体制机制上消除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重复评价等现象,促进了认证认可机制的有效发挥,进一步完善了产业市场机制,推动了各个产业领域打破行业壁垒,很好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演进。另一方面,以开放性为导向进行“放管服”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相继在认证机构审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机构指定等领域实施改革,突显产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决定性作用,使得产业资源组合更趋合理化,激发了产业市场活力。此外,借助认证认可这种国际贸易遵循的通行模式,促进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有机结合,推动我国制造业与全球制造链深度融合,使我国产业结构与全球制造链结构有机整合、同步演进发展,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在更高水准趋向合理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2)认证认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坚持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逐步完成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同时,我国坚持以国际化为导向,逐步实现本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通过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及商品、服务的全球化贸易,发挥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比较优势,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腾飞。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国际国内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总量、贸易总量位居世界前茅的经济体而言至关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也是基于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不断寻求改进产业结构优化方案的过程。而其中,认证认可作为市场化、国际化的贸易便利化工具,对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产业要素水平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认证认可是由第三方对产品、服务、组织、人员等进行符合性评价并提供公示性证明的现代管理工具。从产业结构或供给侧结构来看,认证认可能够帮助企业等组织加强管理和服务,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并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高效的政策工具,改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需求侧来说,能够向消费者传递质量、能力、信用等方面的信息,指导消费选择,引导消费结构升级。通过认证认可从供需两端发力,既能使供需有效对接,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资源错配、效率低下等问题;又能促进供需良性互动,建立双向反馈机制,形成激励约束效应,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规模结构、要素配套结构、产业供需结构优化演进。

第一,认证认可依据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反映了制造业的基准水平,认证认可本身也是一种有效优化提升产业资源要素水平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认证认可能够高效传播先进标准,促进先进标准的实施,推动产业资源以国际先进标准为标杆不断提升、逐步向先进水平演进;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实施各类管理体系认证,能够快速学习和高效运用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手段,有效提升其相关领域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实现产业各类构成要素功能水平提升。当前我国正处于由数量规模型发展向质量效率型发展转变的阶段,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水平不高,存在大量低质或低效的产品、服务等,假冒伪劣现象屡禁不止,反映出产业各类构成要素水平整体偏弱。认证认可依据标准和技术规范,帮助产业行为主体建立可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等,并通过传递信任机制引导社会各方参与质量共治,对于提高产业要素的管理水平、质量水平、市场竞争力水平等,发挥着基础保障和引领提升作用。

第二,认证认可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有效促进供需对接和资源配置优化,提高市场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通过认证认可,一方面可以向产业需求方传递经过评价认证的产品质量、企业管理状况等真实信息,引导理性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向产业供应方传递质量评价、需求偏好等市场信号,引导产业资源配置优化,扩大有效供给,避免出现产业资源供需错配,消除“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并且,认证认可也是一种促进产业要素正向进化的技术支撑手段,有效实施技术评价和市场引导,发挥认证认可的技术评价和支撑引领作用可以对落后产能进行技术评价,引导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促进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退出,实现产业的结构性转型升级。

第三,认证认可是国际通行的市场治理机制,是促进国际贸易的“世界语言”和“技术语言”,发挥着国际贸易中的“规则”作用,认证认可多边互认机制实现“一处认证,全球通行”,大大促进了贸易的全球化。实施认证认可能够推动产业发展与全球产业链融合,提高贸易交换效率和信用制度的建立,促进生产标准的确定,推动产业结构面向更高水平和更广市场空间演进。并且,随着国际权威认证机构不断进入我国,将先进管理理念和国际信任资源导入我国产业,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产业与全球产业链的有机融合,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链的优化升级,能够在更高水准上提升产业结构水平,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综合来说,认证认可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有效治理手段,是国际通行的贸易便利化工具,是产业要素资源水平提升的重要工具,认证认可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增强产业行为主体的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产业输出的竞争力,能够有效促进供需对接和产业要素资源配置优化,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推动我国产业与全球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提升我国产业在国际制造价值链中的地位,实现产业结构水平的高度化。

2.认证认可促进产业质量水平发展

近年来海外国家不断发布更加严格的质量认证标准,技术壁垒、“绿色”壁垒、“蓝色”壁垒层出不穷,这些标准本身就是对产品的固有质量、感知质量和损失质量严格定义,我国出口商品正是在利用认证认可突破各种贸易壁垒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和增强竞争力的。

(1)认证认可保障和促进产业“固有质量”水平提升

固有质量体现的是商品的符合性特征,反映的是商品的相关特性与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之间的符合程度,例如:美国ASTM F963标准对出口玩具物理机械性、易燃性、重金属含量提出了具体要求标准,IEC60950-1标准对手机等电子类消费品的电气安全技术指标提出了具体要求标准,等等,这些标准所提出各类规定和技术指标本身就是一种以法律法规、标准形式所确定的“一组特性”,是对商品固有质量的详细描述。认证认可过程就是以这些反映固有质量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法规为依据,对商品相关特性进行检测检验、对其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根据相关结果进行合格性评定等,确认商品固有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颁发认证证书、允许使用认证标签,向市场传递固有质量符合要求的信任信息。商品生产企业要通过认证,就必须在生产过程中严格贯彻认证依据的质量标准,接受认证机构的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进而通过实施认证保障和提升产品质量。

以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为例,ISO9000系列标准是集世界先进质量管理之精华,具有很强通用性、指导性和智慧性的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出口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国际标准化的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树立起“质量第一、顾客至上、不断改进、重预防、重证据、民主管理”等核心质量思想,并综合应用目标管理系统工程、管理控制、信息管理、程序化管理、动态管理、质量螺旋管理等技术构建起先进的质量保障技术体系,使企业质量管理走上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的轨道,使得日趋苛刻的各类技术壁垒、绿色壁垒所规范的出口商品“一组特性”的符合性有了保障基础。因此,通过认证认可建立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固有质量的发展和提升,从商品生产的源头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提高半成品和成品质量水平,夯实产业质量发展基础。

(2)认证认可保障和促进产业“感知质量”水平提升

“感知质量”是指商品使用者根据自身对商品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效果,综合各类市场信息,对商品所做的一种主观评价。西方国家对认证认可制度已有上百年的成功应用,认证认可在大多数海外市场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公信力,因此以先进的质量标准为依据对我国出口商品进行认证认可后再进入海外市场,能够更好地传递优良的固有质量信息给海外市场,获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和信任,改善和提高海外市场对我国出口商品的主观感受,建立良好的出口商品感知质量口碑。(www.xing528.com)

改革开放以来,借助认证认可“传递市场信任”的桥梁作用,我国出口商品在固有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国内外市场对中国制造商品的感知质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出口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也在不断增强,“格力”“华为”“美的”等品牌已经得到全球普遍认可。随着我国认证认可事业的全面发展,不断加入各类国际认可的多边协议,认证认可已成为我国商品出口的国际通行证,很好地起到“建立信任、传递信任”的作用,使我国商品在增信国内市场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被海外市场感知的机会,感知质量不断上升,品牌实力日益增强,推动了中国制造品质由量变向质变的转变,促进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快速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并且,认证认可本身也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行之有效的质量治理模式,通过认证帮助企业形成完善的市场服务机制,促使企业重视消费者的需求调查,重视质量回馈工作,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形成行之有效的客户沟通互动机制,有效把握市场需求动向,提升产品的感知质量水平,树立良好的产业质量市场声誉。

(3)认证认可不断提升社会责任质量、降低产业的损失质量

损失质量指的是商品质量的外部性和社会性特征,是从经济社会的宏观视角出发揭示商品质量的社会经济损益性质,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和环境的伤害方面。认证认可致力于损失质量,例如:OHSAS18000、ISO4000、SA8000等标准,其制定依据就是降低商品的损失质量、保护社会与环境不受损害。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进入本国市场的商品必须通过ISO4000、SA8000、OHSAS18000、FDA等标准的认证,即输入商品必须符合保护消费品、保护环境、承担应有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规则,通过认证向市场传递“不会带来相关损失质量”的信任信息,获得有关市场的准入资格。

当前与损失质量相关的国际认证主要包括ISO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认证。通过ISO4000标准认证,使认证企业树立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意识,建立规范的监控管理体系,向相关市场传递“不损害环境”的信任信息;通过ISO8001标准认证,使认证企业建立起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向有关市场传递“不伤害员工职业健康”的信任信息;通过SA8000标准认证,使认证企业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重视劳工权益的保护,向相关市场传递“承担了保护劳工权益的社会责任”的信任信息。当前认证认可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既要求保护消费者,又要求保护从事生产的劳动者,更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借助认证认可能够有效促使商品生产企业重视产品的损失质量,大力发展绿色生产、节能减排,重视企业本身的社会责任,建立良好的企业声誉,树立良好的产业质量形象。

认证认可伴随着改革开放在我国生根发芽,它以企业组织为基本主体,以市场治理为基本定位,以建立需求方对认证对象的信任为基本任务,从供需两端发力,运用评价分析、检测验证与有效性保障技术,通过符合性评定和公示性证明等活动向市场传递客观公正、专业权威的质量、能力、信用等信息,既能使供需有效对接,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资源错配、效率低下等问题,又能促进供需良性互动,建立双向反馈机制,形成激励约束效应,激发市场活力,保障现代市场体系的有效运转。源自市场自发需求的认证认可,由基于过程管理的产品质量管理模式,发展至基于信息经济学的新型管理范式,凭借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实践基础和国际共识逐渐演进成为典型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家治理框架核心枢纽。

3.认证认可促进产业技术创新

认证认可制度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能够对产业技术创新起到很好的促进和催化作用。产业行为主体为了获得竞争优势,通过创新发展不断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和生产制造技术水平,并通过认证认可的公信力向市场传递可信的质量、技术等优势信息,取得需求方的认可和青睐,形成市场技术优势,并为产业生产制造提供更高的全新参考指标和条件;其他产业行为主体为了不被市场竞争淘汰,也必须加大创新力度,紧跟甚至超越新的技术参考指标和条件。认证认可机制使得企业创新带来的市场竞争优势更加透明化,促进了市场对创新结果的认可,增强了产业行为主体的创新意识,是产业技术创新的最好催化剂和技术创新方向的标杆。

(1)认证认可对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性保障作用

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认证认可不仅是实施质量管理的基本手段,更是保障国民经济运行的技术支撑,没有质量保障就谈不上技术创新,认证认可对于产业技术创新而言,有着基础性的技术保障作用,也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运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通过认证认可构建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使技术创新质量保障有规范可遵循;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认证等,保障技术创新过程符合节能降耗、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要求;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及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等,促进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更好地履行劳动保护等方面的社会责任,维护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过产品认证将技术创新结果与国际先进认证标准进行对标,使技术创新效果有科学的评定依据,保证产业技术创新的质量与安全;例如,信息技术设备、音视频设备等信息化产品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起到了最基础的保障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的作用,技术创新过程中遵循这些强制性要求,就能够保证技术创新的结果符合安全性要求,有效规避质量安全风险。

(2)认证认可对产业技术创新有着规范和导向作用

认证认可是以标准、技术法规等为依据的,这些依据给出了产业行为主体生产和管理的具体要求和参考指标,对于产业技术创新能够起到很好的规范、导向和指导作用。首先,认证认可依据的系列标准中专门规定了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标志、性能指标、评定操作规范等要求,这些要求在企业技术创新具体操作过程中起到了指导、约束作用,使得技术创新过程能够参照有关技术法规的规定有条不紊地进行。例如: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质量认证标准规定了对产品生产的质量进行的抽样、试验和检验程序等一系列合格评定程序,保证了工艺创新过程能够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并且能够及时根据合格评定程序发现错误并且改正。其次,认证认可依据的标准对产品或者生产工艺给出了一些硬性规定,为产业技术创新指明了创新方向,环境管理体系相关标准(ISO4000认证)为产品创新和工艺技术创新标定了环境保护方向,QC080000有害物质管理体系相关标准为技术创新标定了消费者健康安全保护方向。

(3)认证认可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激励制度

创新工作是组织核心技术水平的主要表现形式,需要创新者(企业职员)的不懈投入,对组织创新能力最好的激励制度是,有利于组织长远的发展并具有长期的经济回报,包容创新项目的短期失误,认证认可能够为技术创新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首先,认证认可增加了企业劳动力成本,企业在雇佣劳动力时付出的高额成本会使企业减少对其职员的解雇意愿,在短期内会增加对职员失败的容忍程度,而且技术创新工作是一项高投入、周期长的生产经营活动,短期失败容忍有利于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创新机制。其次,由于创新投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较大,企业所有者和员工在研发活动之前就难以签订完整的合同,在创新项目成功之后,难以约定利润分配;因为在缺乏有效的收益分配制约和企业主拥有解雇员工权利的状况下,员工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员工对这一情况的预期,可能会减少对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和投入性。通过认证认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形成有效的劳动保护机制,提高了企业的解雇成本,增强了员工的稳定性,保障了劳动者对创新项目投入完成后的权益问题,可以使员工长期稳定投入研发活动,从而有利于产业行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稳步发展。

因此,认证认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解雇成本的增加,进而降低企业解雇员工的意愿,尤其得到认证的企业员工会没有“后顾之忧”地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企业研发工作中,创新研发项目也很有可能得到更多的产出。

(4)认证认可有助于降低技术创新风险

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无论是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还是管理创新,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项目本身的难度与复杂性、创新者自身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都可能导致技术创新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引起技术创新风险。认证认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市场信任传递机制和企业行为规范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

首先,认证认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市场信任和信息传递机制,产业技术创新行为主体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会通过认证认可的公信力向市场传递可信的质量、技术等优势信息,使得产业技术竞争格局透明化。这样,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获取技术创新的参照指标或标杆对象,在对标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进和提高,避免在大量创新投入之后发现技术还落后于竞争者。其次,在技术创新获得一定效果之后,可以借助认证认可的公信力向市场传递技术创新优势信息,快速获得市场接纳或认可,形成技术竞争优势,避免因市场信任不足、消费者惯性等因素难以快速被市场接受带来的风险。最后,技术创新得到的新产品由于性能、稳定性等没有经过市场检验,存在一定质量安全风险。通过认证认可,在企业建立起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有害物质管理体系等等,使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等环节依照规范的程序和技术要求来开展,进而有效避免技术创新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规避国内外各类技术壁垒措施的制约,提高技术创新成功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