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选择:理论与实践

产业选择: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业选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主动选择和扶持某些产业,使其快速成长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产业。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家大卫100170李嘉图发展和修正了“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依照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而实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相对优势理论”。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中国当前正处于走向成熟推进阶段。

产业选择:理论与实践

产业选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主动选择和扶持某些产业,使其快速成长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产业。

1.比较优势理论

18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100170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最早提出了比较优势相关理论。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必然具有在某种商品的生产方面的绝对优势,国家之间通过生产自己的绝对优势产品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家大卫100170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发展和修正了“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依照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而实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相对优势理论”。按照该理论,发达国家应该将产业结构重点放在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不发达国家,只能重点发展农业、原材料等初级产业。日本经济的崛起打破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日本经济学家在修正原来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从长远发展角度提出当前不具备发展比较优势的产业将来具有转化为优势产业的可能性,政府必须扶持和保护这些在未来具有发展潜力,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的产业,使这些产业以后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具有竞争力的产业。(www.xing528.com)

2.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100170惠特曼100170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1960)在«经济增长阶段»一书中根据一定的技术标准将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分为传统阶段、经济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推进阶段和大量消费阶段。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中国当前正处于走向成熟推进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不断融入全球产业链,获得了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配套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因此,2015年我国正式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提出要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认证认可是国际贸易遵循的通行模式,认证认可依据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反映了制造业的先进性水平,通过认证认可使企业以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和规范为标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促进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有机结合,推动我国制造业与全球制造链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