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海西文化产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可以预见的是文化产业将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文化产业发展结构将呈现重大调整,高新技术将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全球化背景将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
1.文化产业将成为海西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面对文化产业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日益凸显的战略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提升到国家层面;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1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法定化,健全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制度规范”。[15]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重要的作用。
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处于人均GDP不断跨越向前的阶段,城乡居民精神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影视、动漫、数字内容、体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文化产业的成长性与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这将有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文化产业作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支撑力,将真正成为海西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2.海西文化产业发展结构将呈现重大调整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的合力下,文化产业结构面临全方位的战略性调整。从所有制结构看,转企改制后的国有文化集团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民间资本将进一步增强在文化产业领域的话语权,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将成为文化市场上的主导力量。
从行业结构看,文化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新兴业态层出不穷,并已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文化制造业将向“微笑曲线”两端转型。从空间结构看,文化服务业将更多向人口密集区域集聚,传统制造类文化产业将更多向园区集聚,并可能向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些趋势将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结构发生比较剧烈的调整。(www.xing528.com)
3.高新技术将对海西文化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信息技术的突破和运用,催生了各类以网络为载体、以数字内容为特征的新兴文化业态,加速了文化行业间的融合。材料科技、装备工艺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地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高新技术的运用和新业态的出现,也加剧了文化产业内部不同渠道间的竞争,传统文化业态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大。
为了有效应对竞争与挑战,比如,福建省将策划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有实力的文化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延伸文化产业链;支持一批文化产业重点园区(基地)、重点企业发展,推进形成一批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培育研发设计、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等文化创意产业链;依托“6·18”、文博会等平台,集中推介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文化创意成果,促进文化创意产学研对接。
4.全球化背景将加快海西文化“走出去”步伐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在短期内可能导致各国提高贸易壁垒,但从长远看,全球化浪潮已经势不可挡,区域间文化交流与合作蔚然成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的文化软实力也将显著增强,国际市场对具有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内涵的文化产品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国内文化企业到海外参与兼并、收购、合作等机遇将进一步增多,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比如闽南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红土地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临川文化等特色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全球化背景下,海西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将会加快。因此,只有培育一批有条件、有潜力、有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产业骨干企业,打造国际知名文化品牌,才能加强海西文化产业的外向度,在国内外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