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所领导的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新闻事业的党性是党的基本属性在新闻工作中的反映。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实行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表现。
关于新闻事业的党性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莱茵报》、《新莱茵报》等报刊实践中,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报刊的党性”这一概念,但是采用了“阶级性”、“党派性”这些意思相近的词语来代替。列宁最早提出党报的党性原则,他在谈到布尔什维克秘密报纸《工人报》时就鲜明地指出:“《工人报》始终坚定地捍卫党和党性。”[4]毛泽东也深刻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立足点是新闻有阶级性、党派性。”并在增强报刊宣传的党性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全党办报”、“政治家办报”等一系列对于新闻工作的政治要求。
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这一新闻舆论思想。1980年1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指出:“中央决定了的东西,党的组织决定了的东西,在没有改变以前,必须服从,必须按照党的决定发表意见,不允许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任意散布不信任、不满和反对的意见。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5]“每个干部都要把党性放在第一位。”[6]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对党的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的具体化要求,也就是说,党的新闻舆论工具,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完全一致,绝不允许违背党性原则。(www.xing528.com)
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一直是20世纪80年代新闻界争论的一个热点。其实“人民性”这个概念来自俄罗斯文学史及文学理论。马克思早年确实也曾经说过“报刊的人民性”,但他说的“人民性”,是与“诸侯等级的辩论人”亦即“贵族性”相对而言的。80年代后期有人甚至提出“人民性高于党性”的主张,一度给我国新闻界造成很大的思想混乱。对于这些错误观点和主张,邓小平早有洞察和警惕,他站在党性原则的高度进行了有说服力的批评并旗帜鲜明地指出,有人“在党性和人民性的问题上提出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说法”,只会“助长一部分人当中怀疑以至否定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思潮”,“可见理论界的一部分同志思想混乱到什么程度”。[7]
邓小平把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党性的必然要求,指出党性与人民性是统一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党性也包括联系群众、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等等。”[8]因此,他特别指出“毛泽东同志一向非常注意群众的议论,群众的思想,群众的问题”[9]。邓小平认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强调要“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把它变为人民群众自己的主张”[10]。他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包含着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人民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把群众的新问题、新思想、新创造集中起来进行总结和传播,并要求从事精神产品创作的同志要认真严肃地思考自己的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