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参与的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

企业参与的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

更新时间:2025-01-0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一)教学模式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根据多年对企业参与下的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模式设计思路的研究可知,高等学校若想制订针对性较强并且易于实施的教学模式,应明确当代经管类专业岗位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由此可知,在企业参与下的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教学模式的选择中,对企业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创新能力是培养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的核心。

高校经管类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一个专业,再加上目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社会对经管类专业岗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高校经管类专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培养出与时代要求相对应的经管类专业人才,积极采用企业参与下的教学模式。因此,高校经管类专业积极探寻企业参与下的教学模式的构思思路,以保证企业参与下的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模式能够顺利地实行。

(一)教学模式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多年对企业参与下的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模式设计思路的研究可知,高等学校若想制订针对性较强并且易于实施的教学模式,应明确当代经管类专业岗位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当对经管类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设计时,应该明确当今时代发展背景下,企业对经管类专业人才的要求方向,以便高等学校根据这一方向设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培养岗位针对性较强的经管类专业人才。除此之外,在教学模式的设定中,满足岗位需求是教学模式所达到的目标,是追求过程中的结果,但无论是何种教学模式,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承担者。因此,在选择教学模式的时候,要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使所选择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发展特点同步,否则就会使两者之间产生矛盾,不仅会阻碍教学模式的开展,还会对经管类专业的教学造成不利的影响。

高等学校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所谓的应用型人才就是培养具有岗位针对性的人才,因此,要想达成这一人才目标,首先应该清楚当代对经管类每个专业岗位的具体要求,据此调整具有专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选择科学有效的培训模式,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参与下的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除此之外,学生是一个有自身发展特性的独立个体,因此在教学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如果所选择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特点相矛盾,那么就无法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再加上学生是教学任务的承受者,是教学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主体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果教学模式与学生发展的特点相违背,那么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保证学习的质量。

(二)教学模式对企业的选择

企业参与下的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实施的过程,都需要企业的参与。首先,企业要参与教学内容的设定,根据企业对经管类专业岗位的要求和岗位的发展趋势、学生的特点、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师队伍等教学过程中的相关因素,选择科学的教学模式;其次,由于目前高等学校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职业型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因此,要保证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必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进入企业的相关岗位,或者邀请企业具有丰富实际岗位经验的骨干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指导,才能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

由此可知,在企业参与下的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教学模式的选择中,对企业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对我国企业参与下的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的了解和分析,高等学校对企业选择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选择国际知名的企业

国际知名企业无论是对员工的岗位的专业性,还是员工在岗位上的挑战性,较其他的企业都表现出比较大的优势。而且国际知名企业对岗位需求的变化、岗位流行趋势的洞察都比较明显,在学生参加实际训练的时候,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经管类各专业学生的岗位经验的积累。

2.选择与高等学校合作的企业

企业的经营是以营利为目的,企业中每个工商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又是对员工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要求较为严格的部门,再加上企业在培养员工的时候,会造成企业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而且有时候企业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所以很多企业不愿与高等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即使勉强与企业合作,也时常把学生安排到一个没有任何实践性的岗位上,做一些与岗位要求不符的体力劳动,在这样的实训环境中,学生学习不到任何有用的技能和经验。因此,高等学校经管类各专业在选择合作企业的时候,要选择愿意与院校合作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才能重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共同达到培养岗位应用性较强的人才的目的。

3.选择有经验的企业(www.xing528.com)

选择对经管类各专业人才培训有经验的企业。一方面,这样的企业与高等学校有一定的合作经验,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全方位地照顾到学生的岗位需求,明确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培训步骤和内容。另一方面,有合作经验的企业具备完善的学生培训的设备和资源,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样的企业更有利于高校经管类各专业人才的岗位实践技能的培养,促进高等学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教学模式在构思中的注意事项

经管类专业包括诸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经济学专业、金融学专业、会计专业等,都是对学生的岗位实践性要求极高的行业,因此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岗位实践技能和经验的培养。各大高等学校为了培养岗位针对性较强的经管类专业人才,选择与企业进行合作。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创新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的培养

就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而言,我国处在一个急需创新的时代。创新的关键就在于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创新能力是培养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的核心。

在企业参与下的高等学校经管类专业的教学模式中,要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首先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高等学校的理论教学、合作过程中企业所进行的实践教学等几个重要的环节上落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协调能力,无论是对高等学校还是对于合作的企业而言,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公平、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对岗位技能的兴趣,从而促进他们在岗位上的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培训的时候,要与企业合作创设较贴合实际的场景,对学生进行场景教学。在企业的培训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独立处理企业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实际事务,帮助建立与团队之间的关系,由此培养学生在岗位上的综合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科学的教学方法

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都是适应时代对经管类专业岗位的要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需要通过教育实现的,因而高等学校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实施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专业人才的质量。在企业参与下的高等学校的教学中,选择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因此无论是高等学校还是合作的企业,都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在特定的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岗位要求,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不断地选择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在对高等学校会计专业、经济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讲述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岗位理论知识。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在高等学校的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因此,高等学校经管类各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根据企业所提供的岗位技能的需求不断更新实践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

要培养具有岗位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高等学校经管专业类人才,高等学校应该打破传统的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教师转变成课程内容的设计者、策划者,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师质量的培养和选择,在对学生进行校内理论教学的时候,选择那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并且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在企业或者企业和学校合作组织的校外抑或是校内的实训过程中,从企业聘请岗位操作技能较强,且具有较丰富的岗位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资深技术骨干担任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地创造机会,加大企业与高等学校教师的经验交流和互动,派遣学校的教师深入企业具有专业针对性的岗位一线进行顶岗实习,企业也派遣技术骨干到学校进行岗位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不断地完善教师的职业能力,促进高等学校“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