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5: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重要程度:核心
1.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
(1)劳动力的概念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2)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劳动力参与率(简称劳参率)是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具体计算公式为
(3)劳动力供给的概念
1)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2)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设ES为劳动力供给弹性,Δ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Δ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则有:。
(4)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分类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见表3-1。
表3-1 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分类
2.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动趋势为:1)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动力参与率下降;2)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呈上升趋势;3)老年人口劳动力参与率下降;4)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保持高位水平,观察不到因经济周期循环产生的变动,也不存在显著的趋势性变化。
3.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在经济总水平上升或下降时期,总劳动力参与率亦发生波动。
(2)劳动参与假说针对劳动力参与率随经济周期波动的状况,研究者们提出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考点6:劳动力需求 重要程度:核心
1.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1)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
(2)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设Ed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用ΔD/D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用ΔW/W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根据定义,其公式为
2.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分类
根据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不同取值,可将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五类,见表3-2。
表3-2 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分类
3.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
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的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此类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需求曲线上的移动,如图3-1所示。
图3-1中,横轴为劳动力需求量,纵轴为工资率,D为劳动力需求曲线。
▲考点7: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重要程度:核心
1.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1)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是产量随着可变要素投入增加而变化的一种规律。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的投入。
(2)劳动投入增加引起的产量变动边际产量是指由于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边际产量递增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和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www.xing528.com)
(3)劳动投入增加量的计算由总产量和劳动投入的关系,可以得到平均产量的概念。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产量。设总产量为Q,可变的劳动要素投入为L,平均产量为AP,边际产量为MP,则有:AP=Q/L,MP=ΔQ/ΔL。
2.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资本等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是生产要素为劳动投入,那么,由于增加单位劳动而给企业增加的收益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它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乘以价格,即:MRP=VMP=MP×P。式中,MRP为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VMP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P为产品的价格。
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故可变的成本也就是工资。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成本称为边际成本。从经济学原理可知,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须使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则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MRP=VMP=MP×P=MC=W
式中 MC——边际成本;
W——工资。
▲考点8: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重要程度:一般
1.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1)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劳动力市场的主体由相互对立的两极构成: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和使用劳动力的企业。
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劳动者的劳动力,即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同时,劳动力也是劳动力市场关系的物质承担。
(2)劳动力市场的性质
1)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2)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使交换双方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实现各自的效用。
3)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
图3-1 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
4)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是一种具有最高效率、消耗最低费用的最经济的形式。
(3)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及其主要表现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其主要表现有:
1)劳动力市场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2)劳动力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最有效率的最佳途径。
3)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
2.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见表3-3)
表3-3 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
3.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充分就业。
▲考点9: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见表3-4) 重要程度:核心
表3-4 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