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包平台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过程中,用户认知、动机期望、社会影响、个体能力之间是交互影响、动态变化的。在文献综述中已经论述了相关理论从不同的视角对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的解释和预测,也提出了很多外部变量和中介变量来表征不同侧面对用户持续行为的影响。但已有文献对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的解释只是关注了用户个体的心理行为或认知差异,较为笼统,且将用户持续行为的动态变化特征简单化,并没有突出理论模型作用于用户行为的内在机制,对众包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的解释比较单一,不能提供足够的洞察以了解用户知识贡献的持续性,而且现有单一理论模型其预测和解释力也相对不足,只能解释用户持续行为的40%左右,说明仍然存在很多因素未从理论模型中找到阐释。因此,需要重新考虑众包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的应用情境,将用户个体特征/能力、动机期望、心理认知、社会影响等方面融入用户持续知识贡献的动态行为过程中,尤其是要突出用户个体持续知识贡献行为的内在机制。鉴于此,仅用单一的理论已无法全面地解释与预测众包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有必要对上述章节中的理论进行整合,以期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解释不同侧面对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
为了体现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的动态过程,并突出这个过程中用户个体受知识贡献行为结果以及认知、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本书以信息系统持续行为理论为基础,整合期望价值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习惯理论和知识管理相关理论,力求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构建更加合理的理论模型。
利用信息系统持续行为理论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和预测用户行为。具体来说,Bhattacherjee(2001)[65]提出的理论是关于用户对IS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期望得到确认程度的解释和分析。期望为用户提供了评估IS实际性能的一个基准水平,确认决定了用户是否满意。该理论认为用户IS持续意愿主要受期望、感知有用性、满意度的影响。期望是接包方对于参与知识贡献,发包方提供的信息与承诺能否满足其参与动机背后价值的预测和期待;感知有用性是用户接包方与知识需求者(发包方)之间的交互中,用户(接包方)对众包活动的认知并在知识贡献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使用户对众包知识贡献的有用性更加确认;满意度是用户心理状态的体现,是基准水平与实际心理感受的判别,是对付出的代价与收益的评估。众包平台作为实现众包这种新兴生产模式的媒介,它具备信息系统的特征,用户与众包平台交互可以视为用户与IS的交互。因此,以信息系统持续行为理论为研究基础具有合理性。但是,该理论只研究了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对用户持续行为的影响,将其归因于应用后的感受或态度,忽视了其他外部社会环境对持续行为的影响,用户持续行为体现的是用户动态的复杂的行为过程,过程中易受到用户心理的、认知的、外部环境等变化的影响。为全面体现用户持续行为心理的、认知的变化,对行为的预测和影响须整合其他理论,并将其引入基础模型。
期望价值理论作为动机心理学重要理论之一,它摒弃了传统心理学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单维度划分,将动机从两个角度来诠释,即期望和价值,认为用户的行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将原有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与动机背后的价值建立关联,从成就价值、内在价值、实用价值和代价四方面体现用户的动机期望,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从多角度挖掘用户持续行为的心理动机和动机价值,体现持续知识贡献用户心理的变化对持续行为的影响和作用。
社会认知理论“认知-环境-行为”的理念是探索个体采取某些行为的理由,能够体现动态环境中个体行为的变化,更加关注人的认知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自我效能是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用户对自身知识能力完成任务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自己经验的累积得到提高,新的认知或习得、新的知识对用户的行为会产生影响。众包平台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的实质就是用户与知识需求者、众包平台之间不断交互的学习过程,是用户不断获得新认知的过程。因此,从“认知-环境-行为”的角度分析用户持续行为能够体现用户认知动态变化对行为的影响和作用。(www.xing528.com)
社会资本理论从个体所处外部环境中的关系维度、结构维度和认知维度来预测和解释用户行为。其中,关系维度通过信任度量,表示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社会关系;结构维度通过互惠体现社会连接属性;认知维通过社会规范表示用户对外部环境、众包平台的社会氛围对行为的影响。通过这三个不同维度的社会外部变量考察用户持续行为,体现外部环境动态变化对行为的影响和作用。
社会交换理论是社会环境中个体互动活动的基础,所有理性个体都会追求利益最大化,体现“个体-环境-行为”之间的交互。个体的期望和价值观会影响交换行为的发生,即个体对成本和收益的衡量与评估是用户行为决策的前提,交换行为[66]的发生会引发环境事件,周围环境的变化会引发不同个体的自我概念,同样,个体不同的生理特征和社会属性会引发不同的环境反应,被引起的环境事件可改变行为的方向或强度,从而改变个体的行为。
知识管理相关理论为用户知识贡献行为结果的划分提供了理论基础,知识资本流过程将其进行了探索性划分,充分反映用户知识贡献过程中各类知识资本的动态变化,为用户各类知识资本的转换和众包平台知识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以往IS持续行为模型多从IS的使用环境、条件、功能等单一视角出发,而本书从知识管理视角,以知识贡献行为结果为基准,结合众包的情境特点,构建了知识管理视角的用户持续行为理论模型。其特点有:①该理论模型整合了知识管理与EECM-ISC持续使用模型的思想,基于EECM-ISC中的主要变量,同时增加了知识创造、知识转移和知识留存三个知识贡献行为结果变量,并结合期望价值理论挖掘用户的动机驱动及其背后价值,掌握用户心理动机变化的规律;社会认知理论的“认知-环境-行为”理念关注动态环境下用户认知的变化,分析用户以往经验与观察习得认知对持续行为的影响。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分析外部环境对持续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从而了解社会环境变化对用户个体内部动机变化的影响。②整合的理论模型着眼于用户持续知识贡献对众包需求者层面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反映用户知识贡献结果的表现形式,弥补EECM-ISC缺少外部变量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众包平台的知识管理、引导用户持续知识贡献提供依据,整合上述理论,突出众包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过程中价值认知的主观性、层次性和动态性,以更加全面、准确的解释“WHY用户持续知识贡献”和挖掘众包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的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