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众包平台开发与利用的矛盾
众包是由知识需求者(发包方)发出请求,知识贡献者(接包方)即用户为其提供相应的知识资源,其关键因素在于用户对众包内容的评价、态度、感知和使用动机。众包平台的存在并不能保证知识贡献、内容创造一定能发生,其价值很大程度上依赖用户持续不断的参与,形成稳定的用户群。尽管众包社区用户数量在不断提升,但实证研究发现众包平台在保留用户和激励用户相关知识管理活动方面不尽如人意。Wikipedia作为知识众包平台的典型代表,允许用户检索、浏览、编辑,为了促进Wikipedia平台的长期发展,用户持续知识贡献是其发展的关键要素。K.Panciera(2009)[8]认为随着时间的变化,大多数Wikipedia用户会减少参与知识贡献。Wikipedia的创始人Jimmy Wales(2011)[9]也指出尽管现在还不是最危急的时刻,但Wikipedia正在慢慢地失去知识贡献者。众包活动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知识需求者(发包方)—知识—知识贡献着(接包方)”之间既有共生关系,也有冲突关系。从知识贡献的过程看,一方面,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知识贡献者(接包方)无法辨别知识需求者(发包方)的真伪,潜在欺骗行为的存在使得双方很难建立起信任关系,使得知识贡献者(接包方)存在一定的感知风险,即使它偶然建立起了关系,也很容易崩塌。另一方面,众包平台中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社会关系松散、管理不规范易造成知识产权问题和智力定价问题的偏差,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知识贡献的效果和用户持续知识贡献的意愿。从用户知识贡献本身来看,贡献自己的知识就代表自己将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失去一定的竞争优势,失去自己独特的价值,并且还将在知识贡献的过程中付出一定的精力、时间等作为代价,这些问题与鼓励用户持续知识贡献是相悖的。
2.信息系统用户行为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日益成熟
众包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是提高知识内容创造与知识贡献的重要平台,是用户知识交流和互动的重要途径,通过贡献知识帮助其他人解决问题,传授相似事件的经验,探讨基于共同利益为出发点的问题,同时发展社会人际关系网络以及实现自我价值。众包平台本身并不是一个知识库,它仅仅是为用户与用户、用户与组织之间搭建的知识交换、知识创造的平台,归根结底依赖用户的知识贡献[10],从而使得知识创造变得更加协作化和集成化[11]。作为一种新型社区,知识贡献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获取所需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见解[12][13]。(www.xing528.com)
众包相对于一般的信息系统来说,具有更强的社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但归根结底也是信息系统的一种类型。众包平台的利用可认为是用户获取知识、使用知识、贡献知识的行为,该行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始的使用阶段与持续参与阶段。初始使用阶段是用户对众包的认知、态度、采纳,持续参与阶段是用户对众包知识贡献的习惯和依赖。信息系统用户行为研究的理论是为了预测和解释用户应用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的行为差异,通常结合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用户行为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近些年,信息系统研究者试图探索个人用户如何以及为什么采取众包平台来贡献知识。社会交换理论[14]是用来解释用户知识贡献最常见的理论,很多学者认为利己主义会直接影响知识贡献,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个人认知(地位与声誉、享乐、互惠)、人际关系(社会交流、信任)、组织内容(组织支持、薪酬)等都是影响用户知识贡献的因素[15]。而对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的研究相对匮乏,初始知识贡献的相关研究是否对持续知识贡献具有适用性仍需要进一步验证和分析。但已有研究中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为众包平台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技术悖论”和“价值悖论”问题的出现,从用户角度了解用户持续知识贡献的意愿和行为机理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对众包平台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