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就业考虑因素与影响因素调查

大学生就业考虑因素与影响因素调查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对于面临就业的学生而言,发展前景是首要考虑因素,然后是生活成本与收入以及环境宜居程度。图10-16去基层等艰苦岗位工作的意愿十三、影响就业的因素图10-17对就业的影响因素本次调查中,我们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对于就业的影响也做了一些探讨,国家政策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房价与物价因素,而交通因素则远小于其他三个因素。

大学生就业考虑因素与影响因素调查

一、性别比例

图10-1 性别比例

如图10-1所示,本次调查中,男性11 365人,占总人数的72.3%;女性4363人,占总人数的27.7%。

二、学历构成

图10-2 学历构成

如图10-2所示,本次调查中,本科生9547人,占总人数的60.7%,为群体主导人群;专科生4754人,占总人数的30.2%;硕士生1321人,占总人数的8.4%;博士生人数相对较少,只有106人,占总人数的0.7%。

三、是否独生子女

图10-3 独生子女比例

如图10-3所示,本次调查中,独生子女5548人,占总人数的35.3%,非独生子女10 180人,占总人数的64.7%。

四、是否应届毕业生

图10-4 应届毕业生比例

如图10-4所示,本次调查中,应届毕业生4675人(已入职3441人,未入职1234人),占总人数的29.7%,往届毕业尚未入职1642人(10.4%),往届毕业生已经入职5748人(36.5%),在校1~3年级学生3663人(23.3%)。

五、是否兼职与学生干部

图10-5 总体人群的兼职与担任学生干部情况

如图10-5所示,本次调查中,有8408人(53.5%)表示在校期间曾担任过学生干部;有过兼职经历的为11 280人(71.7%)。两类人群比例均超过半数。

六、生源

图10-6 学生生源情况

如图10-6所示,本次调查中来自乡镇9546人(60.8%),中小城市4108人(26.2%),省会及以上城市1662人(10.6%),其他地区389人(2.5%)。

七、专业构成

图10-7 专业构成

如图10-7所示,参与本次调查人群涉及22个专业,以计算机/电子信息类、管理/营销类、机械类最多,分别为2289人(14.6%)、1825人(11.6%)、1690人(10.7%),最少的为哲学类,仅有29人(0.2%)。

八、家庭经济情况

本次调查中最大部分被调查者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1-5000元,为6833人,占总体的43.4%。

九、学校类别

图10-8 学校类别

如图10-8所示,本次调查中,以来自地方院校、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主,分别为4939人(31.4%)、3051人(19.4%),其他(海外)最少,只有353人(2.2%)。

十、期望月薪

如图10-9所示,本次调查中,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分布在3001~5000元范围内,人数为6972人(44.3%)。

图10-9 总体人群的期望月薪分布

图10-10 不同专业的期望月薪

从图10-10中可看出,在5类人数最多的专业中,期望月薪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是:经济/金融类、管理/营销类、机械类、建筑类、计算机/电子信息类。(www.xing528.com)

图10-11 不同类别高校的期望月薪

从图10-11中可以看到,求职者的期望月薪随着本人所属的高校类别而改变,重点高校求职者的期望月薪明显高于普通高校求职者的期望月薪,最大差值接近2000元(图中的211高校与独立学院相差1640元)。

10-12 不同学历的期望月薪

如图10-12所示,期望月薪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其中,专科生期望月薪5150元、本科生期望月薪为5500元、硕士生为6630元、博士生为8060元,平均期望月薪为5510元。

图10-13 不同学历的期望月薪(与2013年、2014年比较)

如图10-13所示,2015年与2014年相比:专科生期望月薪提高明显,达1810元;本科生期望月薪增幅最大,达1840元;硕士生期望月薪增幅也超过1000元,达1180元;博士生期望月薪增幅最小,只有270元。2015年总体的平均期望月薪与2014年相比增幅很大,达1830元。

十一、期望工作地点

图10-14 期望工作地点

如图10-14所示,本次调查中,近半数(48.8%)的被调查者(7671人)表示希望去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这样的二线城市工作,其次是地级市(4014人,25.5%),然后才是直辖市(2199人,14.0%);另有1223人(7.8%)表示愿意去县级城市工作,212人(1.3%)表示愿意去乡镇工作,409人(2.6%)选择了其他地区(海外)。

图10-15 选择工作地点的主要标准

对选取工作地点的原因做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半数人(50.3%)将个人发展机会作为了首要选择标准。可见对于面临就业的学生而言,发展前景是首要考虑因素,然后是生活成本与收入以及环境宜居程度(分别为17.5%、14.0%、9.3%)(见图10-15)。

十二、去基层等艰苦岗位工作的意愿

在本次调查中,明确表示不愿意去基层求职的占20.1%,相比去年的16.5%有所提高;“愿意”去的为38.3%,相比去年的31.6%也有所提高;“可以考虑”的为41.7%,相比去年的51.8%有所降低,学生更明确了自己是否愿意去基层锻炼的意向(见图10-16)。

图10-16 去基层等艰苦岗位工作的意愿

十三、影响就业的因素

图10-17 对就业的影响因素

本次调查中,我们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对于就业的影响也做了一些探讨,国家政策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5965人,37.9%),其次是房价(4830人,30.7%)与物价因素(3946人,25.1%),而交通因素(987人,6.3%)则远小于其他三个因素。这一比例趋势与2014年基本一致(见图10-17)。

十四、毕业选择

在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中,超过半数的人(8973人,57.1%)认为应该找工作就业;有创业想法的人数达3622人(23%),超过想考研课程)的人数(2083人,13.2%)近10个百分点,这一比例差距相比于2014年更大;极少数人(495人,3.1%)认为应当出国深造;也有人(555人,3.5%)认为可以等几年再说(见图10-18)。

图10-18 毕业选择

对比去年的数据,今年求职者表示想创业和就业的人数比例都有所上升,而选择考研的比例有所下降。

图10-19 高校类别与毕业选择

进一步分析发现:不论所在学校类别如何,毕业选择中“就业”均毫无疑问地排在首位,而排在第二位的却在不同类型学校间有一定差异:在国家211工程高校中,排在第二位的是考研;在其他类型的学校中,排在第二位的是创业。而出国和等几年这两个选项均是排在最后的(见图10-19)。

十五、大学生就业最应该具备的素质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进一步对大学生就业时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了调查,其中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依然最受求职者关注,其次是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相反,道德修养组织能力、独立能力、协作能力、进取心、刻苦精神与工作热情等,这些被用人单位与社会所看重的基本素质,却被求职大学生相对忽略。这一结果与去年的结果基本一致(见图10-20)。

比较不同类别高校大学生所看重的基本素质发现:无论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最看重的前五位均是沟通能力、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仅在前两位的顺序上有一定区别,重点院校更看重专业技能,普通院校更看重沟通能力。重点院校最看重的5类基本素质排序依次是:专业技能、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普通院校最看重的5类基本素质排序依次是:沟通能力、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见图10-21)。

比较不同入职阶段所看重的基本素质发现:已入职群体最看重“沟通能力”,并且对“抗压能力”的重视程度强于未入职群体;而未入职群体最看重的是“专业技能”。已入职群体最看重的5项能力依次为:沟通能力、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而未入职群体最看重的5项能力依次为:专业技能、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责任心(见图10-22)。

图10-20 大学生就业最应该具备的素质

图10-21 不同高校类别看重的基本素质

图10-22 不同入职阶段看重的基本素 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