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酒泉市绿色农业发展现状

酒泉市绿色农业发展现状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酒泉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农业经济总体稳步发展。近年来,酒泉市绿色农业围绕“绿色、生态、安全、高效”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酒泉市农作物秸秆实际生产总量达204万吨;饲料化利用量达145.02万吨

酒泉市绿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酒泉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农业经济总体稳步发展。2016年酒泉市农业总产值达到87.3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1%,农业提速率处于全省第三位;较2011年酒泉市农业总产值增加了28亿元,增长率提高了2.8个百分点,年均增长8%。虽因经济新常态背景,2014年和2015年农业经济整体出现下滑趋势,但仍在合理区间范围内,总体形势呈良好态势。(见图1)

图1 2011年—2016年酒泉市农业总产值及三产比重

数据来源:2011—2016年酒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上半年,酒泉市农业增加值14.36亿元,增长5.5%,分别处于全省第9位、第3位。同时,酒泉市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高效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达到21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0%。累计发展高效节水示范农业达136万亩,推广高效田达147万亩,为绿色农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酒泉市围绕高效蔬菜、现代制种、优质林果、特色中药材、草食畜牧业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不断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增强产业“造血”功能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以3个县(市、区)(肃州区、金塔县和玉门市)为重点发展现代制种、以3个县(市)(敦煌市、瓜州县、金塔县)为重点发展优质瓜果、以2个县(市)(玉门市和瓜州县)为重点发展中药材、以5个县(市、区)(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和敦煌市)为重点发展高效蔬菜、以七个县(市、区)为重点发展肉羊养殖基地的特色产业区域空间格局。截至目前,累计发展现代制种生产基地面积达45万亩,发展高效蔬菜基地面积达65万亩,发展名优瓜果面积达45万亩,发展精品蜜瓜面积达20万亩,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达35万亩,发展肉羊养殖数量达700万只,进一步增强产业“造血”功能和带动作用,培育和提升了区域内生发展动力。

近年来,酒泉市绿色农业围绕“绿色、生态、安全、高效”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目前,酒泉市累计发展设施农业达45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14.14%;设施葡萄种植面积12.2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3.83%;其他设施农业面积2万亩;推广高效农业节水设施种植达185.5万亩;探索发展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种植1.2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0.38%;测土配方施肥达245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76.98%。二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累计发展大田蔬菜39.63万亩,占总种植面积15.1%。发展蔬菜日光温室达7.7万亩,发展蔬菜钢架大棚面积达12.2万亩。同时,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开发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探索发展非耕地日光温室种植。累计发展面积达2.79万亩,建成39个非耕地设施产业园,其中:建成8个千亩非耕地设施蔬菜产业园,建成4个500亩以上非耕地设施蔬菜产业园,建成8个300亩以上非耕地设施蔬菜产业园,亩均纯收入达2.7万元,是传统日光温室亩均纯收入的1.4倍,是大田种植亩均纯收入7.6倍;近年来,年均增种面积达3000亩。三是稳固发展现代制种业。目前,酒泉市逐步形成以城郊高效蔬菜设施制种、北部瓜菜经作制种、中部花卉牧草制种基地的空间发展产业布局。累计发展132家种子企业,226个制种专业村,7万多户专业户;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达47.72万亩,亩均收入达到了5230元,是玉米制种2.23倍,是常规经济作物的1.92倍。同时,已建成全国最大最具优势的瓜菜花卉制种基地,年产瓜菜花卉种子2000多万公斤,占全国瓜菜花卉种子总需求量的60%。千亩以上规模有130个瓜菜花卉制种专业村,占全市行政村的30%;制种农户达4.8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0%。四是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酒泉市累计肉羊饲养量达到669万只,建成167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4.3万户进行设施规模养殖,农民人均肉羊饲养量10.8只;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养羊量均过百万只以上;累计饲养生猪达35.6万头,出栏达13.7万头;累计饲养家禽量达507.1万只,出栏173.8只;酒泉市累计人工种草面积达到120万亩,其中:紫花苜蓿留床面积达35.5万亩,甘草种植面积达13.42万亩、复种饲用玉米面积达8.4万亩、其他种草面积达62.68万亩。五是积极发展“新、优、特”农产品。酒泉市累计种植枸杞面积达29.55万亩,食葵种植面积达21.69万亩,甜叶菊种植面积达1.43万亩,李广杏、李广桃等种植面积达9.78万亩。六是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近年来,酒泉市不断挖掘农业产业链与绿色农产品、绿色资源的效益结合点,以绿色、资源、文化户外运动等特色,大力培育和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目前,已建成28个乡村休闲生态旅游示范点、3个特色旅游村,20户农家园,445家休闲农业示范点;打造和建成2个国家及休闲农业示范县,3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建成2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建成3个农耕文化博物馆(肃州区银达镇农耕文化博物馆、下河清科技农场农耕食文化博物馆、敦煌市莫高镇农耕文化博物馆),1个民俗文化博览园(酒泉民俗文化博览园),2个民族风情园区(党河峡谷风情园和蒙古包民族风情园)。累计从业人员达5838人,年营业收入达3.1亿元以上。

近年来,酒泉市借创建肃州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敦煌市省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契机,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农村能源项目等行动,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草原保护,实现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目前,酒泉市累计建立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25户,建立回收站(点)160个,废旧地膜加工能力达2万吨,残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9%;有4个国家农业清洁生产(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项目,争取中央资金1196万元;争取省级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项目资金559万元。二是尾菜处理利用。目前,酒泉市20个乡(镇)依托省级尾菜处理利用生产环节项目,深入实施尾菜处理利用。累计尾菜处理利用面积达21万亩,占项目实施区蔬菜种植面积的65%,处理利用各类尾菜达15万吨。三是秸秆综合利用。目前,酒泉市农作物秸秆实际生产总量达204万吨;饲料化利用量达145.02万吨,占可利用秸杆总量71%;秸杆肥料化利用量达18.8万吨,占可利用秸杆总量9.2%;加工食用菌基料7万吨,占可利用秸杆总量3.43%;用于燃料达7万吨,占可利用秸杆总量3.43%;工业原料达7万吨,占可利用秸杆总量3.43%。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1.37%,饲料化利用率达70%以上。四是“三沼”综合利用。酒泉市依托“三沼”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绿色能源利用。目前,酒泉市基本上已覆盖7个县(市、区)的57个乡镇、327个行政村和农林场。累计完成建设户用40108座沼气池;建成村级服务网点264处,占全市农村乡镇89%,占酒泉行政村总数的69%;累计受益农户达3.88万户,占农村总户数23.2%;受益农村人口达14.5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3%。此外,酒泉市围栏草原面积3615万亩,其中:禁牧1430万亩,休牧1830万亩,划区轮牧355万亩,占酒泉市可利用面积的51.4%;累计完成草原补播改良350万亩、人工种草22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17.9%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56%。值得借鉴的是瓜州县依托退牧还草工程,采用“1户1座圈、1台秸秆粉碎机、30只肉羊、30平方米储草棚”方式助推秸秆加工利用。

一是绿色农业园区效应凸显。随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近年来,酒泉市出台了多种优惠扶持政策,大力扶持绿色农业园区发展,进一步增强绿色农业发展动力。2016年,累计建成2个(肃州区、敦煌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1个(玉门市)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立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立6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立120个市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见表1)酒泉市依托绿色农业园区优势,大力推广日光温室、钢架大棚、标准化养殖圈舍等现代设施,并逐步投入机械化、智能化物质装备,以及引入高效新特名优新品种、新技术,做强做大绿色农业园区。同时,探索以合作经营、联合经营、规模经营等新型经营发展的方式,拓展绿色农业外延功能,发展采摘体验、观赏观光等休闲观光旅游,助推了农业节本增效、农机化、设施化和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二是着力发展绿色农业产业链。酒泉市依托绿色农业园区发展,着力打造绿色优势特色产业基地与其配套加工、储藏、流通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储藏产业基础上,并积极推进农村电商发展,逐步形成以“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电商+农户”等多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农产品就地精深加工、储藏、流通,突显绿色农业产业链效应,进一步增强绿色农业发展驱动力。目前,酒泉市建成339家特色农产品(加工、储藏、流通)龙头企业,加工处理农产品达160万吨,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64%。其中:建成4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9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7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农产品年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50万吨,储藏能力达到43万吨、交易吞吐能力达到290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达65亿元;有7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市场交易额达21亿元;16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有2家以“农”字号企业上市(敦煌种业、大禹节水);发展65家冷藏保鲜企业,65家种植大户,保鲜仓储能力达到43万吨;建成10个年交易量10万吨以上的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191万吨;建立817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296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27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5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1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见表1)入社农户占酒泉市总农户数的53%,农产品订单化率达到80%,农产品订单化率达到80%;创建20多个省级以上农产品知名品牌;建成113个电子商务中心,其中:4个县级电子商务中心4个,24个乡级电子商务中心,85个村级电子商务中心,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1.4亿元。此外,酒泉市培育发展3300多个农业经营主体新型,稳妥引导流转农村承包土地61万亩,占其承包面积的34%。其中50亩以上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53万亩;建立了100个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

表1 酒泉市绿色农业相关情况(2016年)(www.xing528.com)

数据来源:酒泉市农牧局。

随着人们对绿色产品的认识,酒泉市着力打造“名优精品”和“品牌”路线,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从农产品商标(品牌)、生产基地,农产品等方面认证,扩大了影响力、知名度,并有效地提升了酒泉市农业品牌公信力。2016年,累计有420个农产品商标(品牌)注册;有92个农产品被“三品一标”认证,其中:有55个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4个取得绿色食品认证,有9个农产品取得地理标志认证。有12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认证,(见表1)生产面积达120万亩,占全市食用农产品的60%。培育出了敦煌葡萄、酒泉洋葱、大基地蔬菜、清泉羊肉、瓜州蜜瓜、李广杏、枸杞、玉门赤金冬韭王、花海辣椒、金塔西域阳光番茄酱、年公蔬菜、一口鲜羊肉、阿克塞哈尔腾清真牛羊肉、肃北雪山牛羊肉等150多个优质品牌农产品。

此外,酒泉市充分利用农交会、农博会、绿博会等展示机会,宣传特色农产品品牌,其中玉门的“祁连清泉”和“人参果”、敦煌的“敦垦御枣”、百佳食品生产的“洋葱颗粒”和“番茄红素”等产品在农交会、绿博会上获得金奖,极大的提升了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目前,酒泉市农业新技术推广使用率达到80%以上,累计示范各类农作物新品种24个,新技术13项,示范总面积2459.8亩。推广高效农业节水185.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245万亩。一是主要围绕耕地质量提升、土壤污染调查、生物产品引进利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低毒低残留农药施用等方面,示范设施蔬菜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设施蔬菜周年生产高效种植模式、生态安全无公害技术和新型装配式节能日光温室构型等技术;针对典型绿洲盐碱地,示范激光平地、耐盐碱作物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和盐碱地改良培肥集成技术;围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示范推广以洋葱、玉米等农作物为主的生态农业高效种植技术、生物肥引进及配套技术和新型降解地膜应用效果。引进实验示范温室环境因子动态、水肥一体化、现代生物科技等新技术。[3]二是把农技推广服务绩效纳入专业职位评聘和工作考核,进一步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提升农技服务能力。三是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通过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林农骨干4000多人次。此外,通过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对农户的专业技能培训,累计示范带动农户1500多户。

近年来,酒泉市在落实国家农业购置补贴、省级财政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累加补贴的基础上,市财政设立专项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补助政策,扶持和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快新型农机化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步伐。政府通过与酒泉科德尔农业装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酒泉市铸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敦煌市祥农农业机械有限公司、金塔县恒升农机有限公司等农机企业合作广泛参与农机新产品开发。酒泉科德尔农业装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功攻克联合收割机动力底盘标准化难题,引用纵轴流脱粒、玉米籽实与秸秆收获等技术,研制了一系列多功能联合收割机,推动了农作物收割机械水平。目前,酒泉市有2953台8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85904台(套)大中型配套农机具,733台玉米联合收获机,670台小麦联合收获机,198台农作物秸秆打捆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57.6万千瓦。同时酒泉市争取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深松作业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及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扶持等农机化支农惠农资金共计7036.67万元。

此外,从市国土资源局了解到,甘肃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酒泉市耕地总面积达390.75万亩,水浇地面积最大是肃州区,面积达107.7万亩;水浇地面积最少是阿克塞县,面积达水浇地0.6万亩;全部实现水浇地灌溉方式,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以上,耕、种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见图2)。为绿色农业的集约化、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种植提供有力的支撑。

图2 酒泉市各县(市、区)水浇地分布状况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酒泉市国土资源局。

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酒泉市进一步创新农业经营机制。酒泉市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契机,有效地推进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引导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模式。累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3300多个,引导流转农村承包土地达61万亩,占承包面积的34%。其中50亩以上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53万亩。新型经营主体数量的不断增多和发展,有效激发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