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具的产生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到秦汉时期,受文化和生产力的限制,家具都很简陋。人们席地而坐,家具均较低矮。南北朝以后,高型家具渐多。至唐代,高型家具日趋流行,席地坐与垂足坐两种生活方式交替消长。至宋代,垂足坐的高型家具普及民间,成为人们起居作息用家具的主要形式。至此,中国传统木家具的造型、结构基本定型。此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家具在工艺、造型、结构、装饰等方面日臻成熟,至明代而大放异彩,进入一个辉煌时期,并在世界家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清代家具以体量增大、注重雕饰而自成一格。20世纪初,因受外来家具的影响,出现了“西式中做”的新式家具。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家具工业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在借鉴各国不同的家具风格和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中国家具不断发掘传统技艺,并结合自己的国情民俗,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家具风格。
1.史前至春秋时期的家具(史前—前476年)
1978—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山西襄汾县陶寺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前2300—前1900年)时,从器物痕迹和彩皮上辨认出随葬品中已有木制长方平盘、案俎等,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木家具。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发明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出现了坚固、锋利的金属工具,为制造木器用具提供了条件,西周以后木家具逐渐增多。在《诗经》《礼记》《左传》的记载中,这一时期的木家具已有床、几、扆(屏风)和箱等;同时,也出现了青铜家具。从出土文物中见到的商代铜禁和饕餮蝉纹铜俎,反映出这一时期青铜家具在铸造技术,以及实用、装饰方面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在家具结构上,早期的木家具已从建筑中移植应用了榫卯结构。1979年,在江西贵溪春秋晚期崖墓出土的两件木制架座残件中,发现了方形榫槽。
青铜家具在商代为整体浑铸,至春秋时期已发展为分铸、焊接、失蜡铸造、镶嵌等多种工艺。1979年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春秋晚期多层云纹铜禁,就是采用失蜡铸造工艺制造的,造型更加精美且富有装饰性。
家具漆饰。新石器时代,人们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于制器。商、周时期,漆饰工艺已较为普遍。当时的涂料取自漆树的汁液,称为生漆,其中含有漆酚、漆酶、树胶质和水分。漆可配成多种色彩,用它做涂料既能保护器物,又能起到装饰作用。东周时期留存的漆木家具较多。黄河中、下游地区出土的漆箱等,表面多饰以云雷纹、回纹、蟠螭纹、窃曲纹等图案的彩绘;江汉、江淮地区楚墓出土的座屏、几、案等漆木家具,造型优美、纹饰流畅。
2.战国时期家具(前475—前221年)
战国时期,漆木家具处于发展时期,青铜家具的制作工艺也有很大的进步。
战国时期的漆木家具种类繁多、饰面新颖、富丽端庄。1957年河南信阳战国楚墓出土的漆案,案边有4个可提挽的铺首,案角镶铜,案足铜制,案面髹漆彩绘与铜饰件相映生辉。1978年湖北随县(现随州)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绘有二十八宿像图的衣箱,黑漆作底、朱纹其上,绘有北斗和青龙、白虎天文图像。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的六足漆绘围栏大木床、栅足雕花云纹漆几,以及1958年湖南常德战国墓出土的漆几等,造型淳朴、漆饰华丽,反映出当时的漆饰工艺已较成熟。
3.宋代家具(960—1279年)
宋代是中国家具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首先是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脚坐具已普及民间,结束了几千年来席地坐的习俗;其次是家具结构确立了以框架结构为基本形式;最后是家具在室内的布置有了一定的格局。宋代家具正是在继承和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为主要特征。在结构上,壶门结构已被框架结构所代替;家具腿断面多呈圆形或方形,构件之间大量采用割角榫、闭口不贯通榫等榫结合;柜、桌等较大的平面构件,常采用“攒边”的做法,即将薄心板贯以穿带,嵌入四边边框中,四角用割角榫攒起来,不但可控制木材的收缩,还可起到装饰作用。此外,宋代家具还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工艺严谨、造型优美、使用方便。(www.xing528.com)
宋代家具有开光鼓墩,交椅,高几,琴桌,炕桌,盆架,坐地檠(落地灯架),带抽屉的桌子、镜台等,各类家具还派生出不同款式。宋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组合家具,称为燕几。它是一套按比例制成的大小不同的几,共有3种式样、7个单件,可以变化组合成25样、76种格局。燕几也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家具史上最早出现的组合家具。
4.明代家具(1368—1644年)
明代中叶(16世纪),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家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许多文人雅士参与了室内设计和家具造型研究。这些都促成了明代家具的大发展。
明代家具在继承宋代家具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把中国古代家具推向巅峰时期。
5.清代家具(1644—1911年)
清代家具多结合厅堂、卧室、书斋等不同居室进行设计,分类详尽、功能明确。其主要特征:造型庄重、雕饰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宏伟,脱离了宋、明以来家具秀丽实用的淳朴气质,形成了清代家具的风格。
清代家具作坊多汇集沿海各地,并以扬州、冀州(河北)、惠州(广东)为主,形成全国三大制作中心,产品分别称为苏作、京作、广作。苏作大体师承明式家具特点,重在凿磨、工于用榫,不求表面装饰;京作重蜡工,以弓镂空,长于用雕;广作重在雕工,讲求雕刻装饰,其装饰方法有木雕和镶嵌。木雕分为线雕(阳刻、阴刻)、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漆雕(剔犀、剔红);镶嵌有螺钿、木、石、骨、竹、象牙、玉石、瓷、珐琅、玻璃,以及镶金银、装金属饰件等。装饰图案多用象征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延年益寿、官运亨通之类寓意的花草、人物、鸟兽等。家具构件常兼有装饰作用,如在长边短抹、直横档、望板脚柱上加以雕饰;或用吉子花、古钱币造型的构件代替短柱矮桩。特别是家具的脚型,变化最多,除方直腿、圆柱腿、方圆腿外,又有三弯如意腿、竹节腿等;腿的中端或束腰或无束腰,或加凸出的雕刻花形、兽首;足端加有兽爪、马蹄、如意头、卷叶、踏珠、内翻、外翻、镶铜套等。束腰变化有高有低,有的加鱼门洞、加线;侧腿间有透雕花牙挡板等。北京故宫太和殿陈列的剔红云龙立柜,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螺钿太师椅、古币蝇纹方桌、紫檀卷书琴桌、螺钿梳妆台、五屏螺钿榻等,均为清代家具的精粹。
在家具种类上,清代坐卧类家具有太师椅、扶手椅、圈椅、躺椅、交椅、连体椅、凳、杌、交杌、墩、床、榻等;凭倚承物类家具有圆桌、半圆桌、方桌、琴桌、炕桌、书桌、梳妆桌、条几(案)、供桌(案)、花几、茶几等;贮藏类家具有博古柜、架格、闷芦橱、书柜、箱等;其他家具还有座屏、围屏、灯架等。
6.现代家具(20世纪初以后)
自1902年始,全国各地官方或商人相继办起了许多工艺局、手工业工场。至1920年,全国木器工场和作坊,以及手工艺者已遍布各地,形成了一支浩大的手工业工人队伍,家具生产出现了中国传统家具与“西式中做”的新式家具并存的局面。传统家具生产有久远的历史和广大的市场,如江西赣县的彩绘皮箱、江西铅山河口镇的柳木器、上海的硬木家具、北京的雕漆家具、扬州的螺钿家具等,都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声誉。北京雕漆屏风曾于1915年获巴拿马博览会一等奖。但由于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水准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传统家具价格较昂贵、加工工艺烦杂等原因,新式家具在各大城市中逐渐占据主要地位,传统家具则退居次要地位。
新式家具多仿制西方流行的款式。早期有法国路易十五式(洛可可式)、路易十六式、英国维多利亚式及德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等家具,后期又有日、美流行款式家具。这些家具用材广泛,构件加工方便,造型款式新颖,涂饰工艺简便,产品价格适宜,深受用户喜爱。沿海城市是新式家具的主要产地。这些家具产品,除木家具外,还有金属家具、竹藤家具、塑料家具、柳条蜡杆家具及软家具等,品种日益繁多、款式日益新颖。家具产品结构从框架结构发展到板式结构等,从而使加工工艺大为简化,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