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3年11月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做出全面规范,是党政机关做好节约工作、防止浪费行为的总依据和总遵循,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章立制的重要成果,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从源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风具有重要意义。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应当遵循下列原则:坚持从严从简,勤俭办一切事业,降低公务活动成本;坚持依法依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程序办事;坚持总量控制,科学设定相关标准,严格控制经费支出总额,加强厉行节约绩效考评;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安排公务活动,取消不必要的公务活动,保证正常公务活动;坚持公开透明,除涉及国家秘密事项外,公务活动中的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等情况应予公开,接受各方面监督;坚持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长效机制。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政府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改革预算执行的必要保障,是市场经济国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解决政府财政资金分散支付所存在弊端的国际通用方式。
国库集中支付以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核心内容。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的用于记录、核算、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资金的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部门按资金使用性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的用于预算资金的日常支付和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的零余额账户;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用于记录、核算、反映预算外资金使用情况的预算外资金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小额零星支出的小额现金账户;经国务院批准或授权财政部批准开设的特设账户。国库单一账户集中了所有的财政资金,并且只有财政国库部门才可以签发支付命令。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多头管理、多户头存放的弊端,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了财政资金运行成本;强化了财政预算的执行,推进了部门预算改革步伐;真实反映了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数,使财政部门对财经形势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有效防止了对财政资金的挤占、挪用和截留,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提高了资金到位速度。
3.公务卡管理制度
公务卡制度改革以来,通过在公务支出领域使用具有“消费留痕”特点的信用卡,凡纳入公务卡支付结算的事项,不得再使用现金结算。实行公务卡制度,公务卡代理银行要将公务卡消费时间、金额、刷卡商户等公务支出的详细信息传输给预算单位,单位财务部门可通过公务卡支持系统查询,并与发票、签购单等票据进行核对,有效保障了公务支出的真实性。财政部门可以对公务卡支付的每一笔公务支出实施动态监控,对违规支付进行快速核查处理,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是深化财政改革、强化政府行政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手段。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对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机关办事效率、堵塞漏洞、强化行政成本控制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公务卡结算,可以有效提高财政资金支出透明度,有利于规范财税管理;有利于堵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漏洞。单位通过公务卡交易的电子信息,对本单位日常公务支出进行全程管理和监督,能有效堵塞假发票、虚开发票入账等管理漏洞,有利于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对个人的工资支出使用工资卡结算,对个人的公务报销支出使用公务卡结算,有利于强化人员工资和规范津贴补贴管理;有利于办理公务支付结算。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办理公务支出时使用公务卡结算,不仅方便、快捷、安全,而且持卡人可以享受银行提供的一定额度和期限的透支免息等优惠。公务卡消费在报销之前的风险由个人承担,单位只利用其结算应该报销的支出,不会给单位带来透支等风险,并且有利于促进公务开支及时报销;有利于推进银行结算制度创新。使用公务卡结算,是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大量减少现金流通,提高银行结算效率,加快银行卡产业发展。(www.xing528.com)
4.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
实施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高预算透明度。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反映政府收支活动的分类体系,是各级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的基础和重要工具,包括收入经济分类科目、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和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从形式上看,《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汇总表》是按照一定标准将政府财政收支计划分门别类地反映在一个收支对照表中;从内容上看,该表是对政府财政收支的规模和结构所做的安排,即政府所从事的工作和成本,以及如何为这些工作和成本筹措资金。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即政府究竟做了什么,比如是用于社保,还是办了教育;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反映政府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比如是支付了人员工资还是购买了办公设备。在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置上,分“类”“款”两个层级。
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充分考虑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分设政府预算经济分类和部门预算经济分类两套科目;根据预算法的有关要求,两套科目均设置“类”“款”两个层级;两套经济分类之间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以利于部门预算与政府预算相衔接。
5.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才逐渐凸显出来的问题。1994年财政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上收部分财权,但地方政府仍承担着经济建设等事权。在此背景下,受到“以GDP增长论英雄”、城市形象工程的政绩观与考核制度推动,我国地方政府的资金逐步开始大规模地投向资金需求大、建设期和回收期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日益加剧,债务融资需求不断扩张。截至2016年末,我国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为9.79万亿元,专项债务余额为5.53万亿元,共计15.3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80.5%;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12.01万亿元,两项合计,中国政府债务为27.33万亿元。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有关地方债务管理的制度有: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2016年1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2016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的通知》,财政部印发《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实施地方政府债务监督暂行办法》的通知;2017年3月,财政部印发《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配管理暂行办法》;2017年5月,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