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特殊性,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才逐步走上正轨。
1999年10月,修订后的《会计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其中,第四章《会计监督》第27条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2006年5月,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首次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提出具体的要求。2006年6月,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内控、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原则、基本流程、组织体系、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监督与改进、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进行了详细阐述。2006年7月,财政部发起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2007年2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明确提出上市公司必须建立信息披露内部管理制度。2007年3月,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公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
2008年6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制定并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22项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以及《内部控制鉴证指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及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相关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18项指引,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和控制手段类指引,基本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为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提供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为会计师事务所对特定基准日与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有效性进行审计提供指引。(www.xing528.com)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形式上借鉴了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5要素框架,在内容上体现了COSO风险管理整合框架8要素框架的实质。其8要素实质主要指细化表述了风险管理的流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策略,并且在风险应对策略中说明了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4种应对策略。另外,在五要素之外间接表述了企业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