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大致始于20世纪40年代,这一时间点也被视为内部控制发展的分水岭。1972年,AICPA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审计准则和程序汇编》,重新阐述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的定义,对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的目标和内涵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一阶段的内部控制被正式纳入制度体系,同时管理控制成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大致始于20世纪40年代,这一时间点也被视为内部控制发展的分水岭。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审计程序委员会发表了《内部控制:系统协调的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性》一文,首次给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即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协调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旨在保护企业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促进既定管理政策的贯彻执行。这是民间审计组织第一次正式公布内部控制的定义,强调内部控制系统不局限于与会计和财务部门相关的控制方面,还包括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定期报告、统计分析和内部审计等。
1953年,AICPA审计准则委员会在其颁布的《审计程序说明第19号》中,对内部控制定义做了正式修正,并将内部控制按照其特点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部分,会计控制包括授权与批准制度,记账、编制财务报表、财物保管等职务的分离,财产的实物控制及内部审计控制等,旨在保护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管理控制包括统计分析、经营分析和质量控制等,旨在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这种划分是为了规范内部控制检查和评价的范围,目的在于缩小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范围。(www.xing528.com)
1972年,AICPA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审计准则和程序汇编》,重新阐述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的定义,对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的目标和内涵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由此,内部控制进入“制度二分法”或“二要素”阶段。这一阶段的内部控制被正式纳入制度体系,同时管理控制成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