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次高考”
每年的高考都牵动着无数家长和孩子的心,马云的高考也有着惊心动魄的经历。1982年,18岁的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数学成绩只考了1分,但他仍固执地在报考志愿表上填上了自己的志愿:北京大学。第二年,马云的高考数学成绩翻了19倍,考了19分。两次高考失败之后,马云做过秘书、搬运工,还给杂志社蹬过三轮,白天上班,晚上读夜校,全力准备第三次高考。1984年,20岁的马云参加了第三次高考,这一次马云的数学成绩考了79分,终于过了及格线。虽然马云的总分离本科录取线还差5分,但马云最终凭借自己出色的英语成绩和机缘巧合的运气,被当年没有招满的杭州师范学院英语系本科录取。大学毕业后,马云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当英语老师,进入教育领域。
根据马云的自述,在这个艰难的人生过程中,父爱是把铁锹,一铲一铲地为他开凿出了最宝贵的成功真相:发掘出你的兴趣,去做你感兴趣的事,再把它变成你的特长,最后让你的特长发挥最大的潜能。
马云的父亲是位曲艺界人士,曾担任过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在马云身上,他不仅倾注了无数心血,更重要的是帮助马云找到了自己身上的优势和闪光点。马云打架被处分,他父亲帮他转了三次学。马云对学英语有兴趣,他父亲就创造一切机会让他学习英语。马云用英语回敬父亲的唠叨时,他父亲却说:“你好好学英语,学到能随心所欲地讲,那样骂人才会痛快!”当马云因为严重偏科导致高考一再失利时,他父亲不仅一直鼓励他继续努力学习,而且一再帮他找回失去的勇气,甚至煞费苦心地为他请到了一名数学特级老师,每周辅导两次,这才有了马云第三次高考时79分的数学成绩。(www.xing528.com)
2.“三次创业”
1994年,而立之年的马云第一次创业,成立了海博翻译社。他当时觉得,翻译一定会有需求,应该能成功。不过,翻译社成立后的第一个月收入只有700元,但是房租要交2000元。没办法,马云只好独自背起麻袋去义乌,靠摆小摊来养活翻译社。1995年,一次政府外经贸部门委派的出国机会让马云在美国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回国后马云和妻子、朋友三人筹集2万元人民币创立了海博网络,开始启动中国最早的互联网项目之一“中国黄页”。在当时的中国,还很少使用互联网,推销“中国黄页”的马云被很多人视为“骗子”。1997年年底,马云放弃了创业项目,受邀担任中国外经贸部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总经理,开始接触外经贸业务。1999年年初,马云辞去公职和后来被称为“十八罗汉”的妻子、同事、学生、朋友等18人共同筹资创立阿里巴巴,这里面包括阿里巴巴的另一灵魂人物——拥有很强的法律和财务背景的蔡崇信。1999年10月29日,由高盛公司牵头,阿里巴巴融资500万美元。2000年1月,日本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向阿里巴巴投资2000万美元。至此,阿里巴巴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马云的第三次创业历尽曲折,终获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