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没有办法决定自己的智商高低,就像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一样。智力水平的高低可以用智商来衡量。智商的概念是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于1912年提出的,采取200分制。一般来说,90~110分者属于正常智力范围,120~140分者为聪明人,140分以上者就可以称为天才。国外有研究指出人类的智商75%由基因决定,剩余的25%才受教育或朋友社群等外在环境影响。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说得更直接:“原则上智商是天生的,但想象力不是。”
除了智商,人还有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称为情商。智商和情商,都是个人的基本素质或品质,也是个人成才和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在对成才的影响上,人们往往重视智商的作用而忽视情商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智商更多地反映了个体的生物学特性,而情商更多地反映了个体的社会学特性,因此在社会组织中,情商对个体的作用比智商更为重要。不过,2016年7月在美国达拉斯举行的“世界积极教育联盟”会议上,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系教授安吉拉·达克沃什指出,研究表明,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比起智力、学习成绩或者长相,毅力是最为可靠的预示成功的指标。早在2005年时,安吉拉就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一个人成功的先兆条件并不是智商或者情商,而是一种可以称之为“毅力”(Grit)的品质。(www.xing528.com)
所谓毅力,就是能够很投入地一直做一件事。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听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相当难。民间有句歇后语说:“狗熊掰棒子——两手空空。”说的就是那些不能专心做事、贪多嚼不烂的人。华为总裁任正非在2016年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采访时说:“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已经很不简单了,为什么?中国有13亿人民,我们这几个把豆腐磨好,磨成好豆腐,你那几个企业好好地去发豆芽,把豆芽做好!我们13亿人每个人做好一件事,拼起来我们就是伟大祖国呀!”任正非的这段话其实是针对目前社会环境中的浮躁心态来说的。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专注做一件事需要毅力,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坚持做一件事更需要坚持。有位英国文化学者认为,学习是一个人独自成长的苦旅。78岁的耐克体育创始人奈特在个人自传《鞋狗》(Shoe Dog)中,有这样一段话:“无论你喜欢与否,生活是一场比赛。懦夫从未启程,弱者死于途中,只剩我们前行,一步都不能停。”西汉刘向编纂的《说苑·说丛》中说:“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意思是只要有毅力,哪怕刚开始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最终会让人遥不可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