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约翰·穆勒(John Miller,又译为“密尔”)提出工资基金理论(Wage Fund Theory)。需要说明的是,穆勒对该理论的阐述有多个版本,其中最流行版本是穆勒1848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原理》(John Stuart Mill’s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中阐述的。
穆勒的基本观点是[11]:在某个时期内,资本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工资是由资本中用于支付工资的资金数量决定的。在工资基金确定后,工人的工资水平就取决于工人人数的多少。短期内要想增加一部分工人的工资,就必须以减少另一部分工人的工资为代价。穆勒提出该理论旨在解释当时工人绝对贫困化现象。当时的情况是:一是工会力量还不够强大。二是人口增长迅速,特别是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人口的出生率高于资本的积累速度,劳动力市场供求比中,工人普遍处于绝对劣势地位,所以工人工资水平难以整体提高。
工资基金理论的基本前提是资本总量不变、资本增长速度等于或者低于工人人口数量的增长。随着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两个假设都逐渐不再符合现实。穆勒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技术进步快速发展、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生产模式由手工作坊向资本主义现代工业转型的时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在穆勒的生命后期,英国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资本投入不断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快速增长,另外工会力量也不断增大,英国国内的劳动力市场供求比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无限供给,工资持续上升,工人工资开始稳定在远高于生存线的水平之上。(www.xing528.com)
实际上,与穆勒同时代的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N.W.Senior,1790—1864)1850年就提出不同于穆勒的观点。西尼尔认为,在生产效率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即使工人数量较大,工资仍然可以不断增长。但由于学术地位与影响力的差异,穆勒的理论当时居于主流。1869年威廉·托马斯·桑顿(William Thomas Thornton)发表《论劳动:错误的主张和正当权利、现状与可能的将来》一文。桑顿认为资本中并没有特定比例的所谓工资基金,资本家会根据自己对投资回报的预测而选择不同的投资或者消费比例,如果一个资本家可以这样做,所有的资本家都可以这么做,因此所谓的工资基金是不确定的。
面对经济现实,穆勒于1869年放弃工资基金理论,承认工会可以通过对劳动力市场供求比施加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工人工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