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二院的前身随着成渝铁路的修建,由西南铁路工程局设计科、设计处,逐渐成长为西南设计分局。当时的勘测设计人员都是邓小平同志精心招来的各方面优秀技术人员。邓小平同志认为,修建铁路,必须要有一支技术过硬的勘测设计队伍和一支强大而有力的工程队伍。在他的亲自主持下,1950年3月21日成立了“重庆铁路工程局”,负责修建成渝铁路的准备工作。6月,改组为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西南铁路工程局”,全面负责修建成渝铁路,工并在西南铁路工程局下设技术科,负责成渝铁路的勘测设计工作。
为了组织好成渝铁路的勘测设计队伍,邓小平同志不耻下问、亲自拜访著名工程专家陈修和(陈毅同志胞兄),了解成渝铁路的情况,并请他推荐勘测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同时,采取各种措施从全国各地以及原国民政府遗留的工程技术人员中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一是大量吸收原国民政府成渝铁路工程局的技术人才,如胡懋康、姚章桂、蓝田、安子正、张光楑、蔡为苍、潘罕言、陈冠春等。二是大量吸收原黔桂铁路工程局和天宝铁路工程局的技术人才,如刘建熙、雷从民、何宗焯、陆永汉、张庚融、刘文斌、余恒村、翟鹤程、吴启佑、王玉如、孔繁琏等。三是大量吸收原中国桥梁公司重庆分公司人才,如郝昭謇、文蒸蔚、谢光遹、凌宗尧等。四是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西南服务团吸收有关铁路建设人才,如韦宙、蒋彭龄、邵善臻、管成宪、陈德华等。五是从刚毕业的大学生中吸收有关铁路建设的优秀学子,如周烈、谢进范、刘国钧等。六是从社会上延揽铁路建设人才,如耿启曾、李诗言、李景诗、江彝淮、刘国修等。
这些技术人员后来大部分成为中铁二院的技术骨干人员。其中,翟鹤程、雷从民成为西南铁路设计分局第一任副分局长;蓝田成为中铁二院第一任设计总工程师;郝昭謇成为中铁二院第一任设计处长,后任工程师;张庚融、刘文斌、余恒村、吴启佑、谢光遹、凌宗尧等专家,都成为中铁二院前几任技术部门、生产部门以及各专业的负责人。
特别是对著名铁路选线专家蓝田的使用在当时传为佳话。蓝田1917年就开始从事铁路修建工作。30多年里,他多次参与成渝铁路的论证,对成渝铁路如何修建非常熟悉。1950年决定修建成渝铁路时,他不顾自己已年届六旬,决定参加。邓小平同志大喜过望,指示西南铁路工程局:“对蓝田这样的专家要大胆使用,让专家有职有权,并在工资待遇上要给予从优照顾。”蓝田先后被任命为西南铁路工程局巡视组主任、西南铁路设计分局线路勘测队队长、宝成铁路广略段总体设计负责人、铁道部第二设计院设计总工程师、铁二院副总工程师等职务。
一支熟悉勘测设计和铁路工程建设的队伍迅速组建起来之后,邓小平同志特别注重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的聪明才智。他对技术专家悉数提拔任用,并特别对大家指出,对专家要大胆使用、待遇从优,让他们有职有权,充分发挥作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使这些专家深受感动,因而在铁路建设中竭尽所能、无私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被任命为西南铁路工程局巡视组主任的蓝田,老当益壮,带领勘测队沿成渝线反复勘测。为了精测路线,他从重庆沿长江步行测量,一路精心计算、精心比较,果断提出将原决定出成都沿沱江经姚家渡、赵家渡至石板滩一段线路改为出成都经洪安乡、赵柏树坳、沿小溪至沱江边接乱石滩的方案。这个改线方案不仅避开了不良地质地段,还缩短线路23.8 km,只需增加一座隧道和部分桥梁,节省材料和施工费用150万元(旧币),但会影响原定通车计划。经专家论证和铁道部批准,采用了蓝田同志提出的改线方案。(www.xing528.com)
1948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土木系的孙致远,新中国成立前来到国民政府的成渝铁路工地,官员的腐败、路款的短缺、材料的断供、工地的荒废,让他失望沮丧。新中国成立后,他满怀豪情地投入成渝铁路的建设。为保证铁路建设质量和工期,他常常挑灯夜战,审查进度方案;时常深入工地和工人一起攻克技术难关,逐步成为我国铁路建设的技术骨干,先后担任过我国10条铁路的设计任务。
经过成渝铁路的磨炼,整个西南铁路工程局设计分局不仅提高了勘测设计技术水平,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勘测设计人员的信心,为新中国铁路建设锻炼培育了一批优秀人才。
为了加速培养技术人才,提高勘测设计能力,达到专业化水平,1952年11月15日,铁道部决定以经过成渝铁路建设锤炼的勘测技术人员为师资主体,委托西南设计分局开展技术教学培训,在重庆成渝线金刚沱车站开办了勘测设计技术训练班。
训练班先后开设了测绘班、预算班、地质班等,共举办6期,培养技术人员500余人。经过训练班培养的技术人员,到达现场一般都能很快适应技术要求,受到全国各地勘测设计队伍的欢迎。先后向当时的宝成线、成昆线、川黔线、襄渝线、贵昆线输送了大批技术人员,同时也向全国其他4个勘测设计分局输送了一批骨干人才。不少学员经过培训和实践的磨炼,迅速成长为各个单位的技术业务骨干,不仅担负起所在单位的勘测设计重任,而且有些人后来还成长为领导干部或专家。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当中走出军级领导1人、厅局级干部1人、处级和高级工程师50余人,为我国铁路事业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
图4.1 霞光中的中铁二院办公大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