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体培育的路径选择:多角度优化

主体培育的路径选择:多角度优化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可以选择比较优势比较弱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比较来获取利益。充分考虑自然资源和市场空间双重因素,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都有利于我国农业境外资源利用主体的培育。与此同时,加强企业、职工及政府之间的协作,共同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

主体培育的路径选择:多角度优化

我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主体的培育应该着力于推动在技术资源与自然资源两端同时取得突破,并建立与优化我国农业产品的全球产业价值链,从而提高我国农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处于国际中游水平,在全球农业价值链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一方面与产业链高附加值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差距,另一方面领先于从事基本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可以选择比较优势比较弱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比较来获取利益。除此以外,要着力于进入高附加值领域并打入发达国家市场。充分考虑自然资源和市场空间双重因素,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都有利于我国农业境外资源利用主体的培育。

(一)宏观国际竞争优势内生化

中国农业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这是中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宏观经济体制无法和利用境外农业资源的企业发展相匹配,另一方面是无法将境外优势农业资源融入经济体制改革及农业企业的发展中去。这种现象不利于我国农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将宏观国际环境中的优势资源内生化。

当今世界经济竞争激烈,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世界各国经济体制之间的竞争,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功能,是国家经济活动的保障,有助于帮助国家及相关产业在有序状态中取得效率。目前各国都希望通过企业、政府和市场三者关系的合理组合,强化经济体制的效能,从而致力于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国际竞争优势,是经济体制功能结果的表述和检验,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实际的作用。首先,经济体制有利于促进资源的整合,表现在促进新技术研发、创业活动、新工艺涌现以及新资源及技术吸纳到企业活动中去。其次,好的经济体制有助于对企业家创业激情的激发,从而促进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保障生产积极性。再者,有效的经济体制有利于促进市场资源配置,表现为资源最终合理、有效的配置。最后,经济体制有利于引导资源的流动,充分保证资源流动的合理性,使资源在规定的范围内自由而有序地进行流动及配置。

提高企业微观竞争力、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的因素,主要可以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运营战略成熟度及商业环境两个方面来衡量。商业环境与政府出台的政策及国际经济环境有关,在国际市场上的磨炼和积累则将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运营战略的完善。在改善商业环境方面,国家政府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可以有所作为。目前我国的市场机制还有待完善,经济资源也略显不足,因此在农业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要发挥我国农业相对优势、促使农业企业充分利用境外资源,我国政府必须出台有关政策,来引导和配合竞争平台的搭建,进而完善现有的经济体制来帮助相关企业充分利用境外农业资源。

1.出台竞争政策,完善自由竞争体制。竞争政策需要着眼于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消除市场障碍,从而致力于企业间高效率的合作与竞争。由于我国地区分割等特殊原因,我国的农业市场不便于形成统一的内部市场,因此庞大的国内市场规模这一竞争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战略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直接导致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企业竞争力无法得到本质提高。规范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国内市场,成为我国农业市场的当务之急。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国家和政府必须加强优化、规范竞争环境、市场环境,从而通过外部环境加强对企业的约束,并最终达到适应国际大环境、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企业生产。经济计划是以国家为主导的从宏观视角对未来经济发展路径进行设计规划和预测,是企业调整投资方向和经营态势的主要依据。经济计划的制定需要以国内外经济条件和环境为依据。作为引导社会资源配置的主要政策工具,产业政策有利于促使产业不断升级与优化,引导企业加大有关方面投入,并促进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加强技术革新。产业政策的实施对象主要是产业内的相关企业,实质是为企业创造市场机会、拓展市场空间,有利于优化企业间的关系。产业关联政策正是围绕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而进行的一系列决策、相关配套手段与办法,包括金融政策、外汇政策、出口政策及财政政策。

3.以政府指导为基础,自由经营独立决策。遵循市场竞争规律,企业决策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投资状态及生产经营状况,并参考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及指导信息。企业的决策主要是面对市场的,因此,政府应该为企业创造尽量宽松的市场环境,使企业加入宏观决策过程中。具体来说,以行业协会及雇主协会为单位,通过制造舆论来影响政府的相关决策,与政府形成利益同盟,共同协商有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自主决策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科学决策,通过政府引导来尽量减少企业的决策失误。对于对外直接投资,政府更应该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参考信息,因为企业对国际竞争市场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综合运用政策手段,促进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均衡增长,无论对于境外农业资源利用企业还是国内农业企业都至关重要。在不同时期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应对经济发展中显现的问题。要以稳定经济运行和均衡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充分解决失业增加、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与此同时,加强企业、职工及政府之间的协作,共同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政府的政策制定及工作效率在上述运行机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方面要求各级政府在职能上进行转变,把工作重点向为企业提供必要条件转变,支持、服务企业发展,而不是以上级的姿态命令乃至控制企业。要想立足于国际市场,企业必须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实行政企分管,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

(二)产业整合及企业聚合

中国经济长期存在“分散”的突出问题,从形式上看,一是重复建设和投资的“布局散”,二是企业规模小、产业关系乱和层次低的“结构散”,三是企业“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组织散”。从类型上看,一是企业竞争力弱及效益差,二是企业规模小且较为分散,三是企业供过于求,产能过剩。产业整合的目的是产业统一化和整体化,以专业化为重要内容,以联合及协作为主导,以分工为基础,通过外部和内部结构层次的升级和完善来帮助组织化成长和提高内部组织性,主要涉及产业组织改造及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产业整合及产业活动的重要实施者和参与者。企业通过聚合这种重要行为来完成产业整合。企业是产业中的重要节点,是形成产业扇、产业链、产业网络和产业群的基本单位。产业行为所包含的步骤越多、联系越紧密,所形成的产业链也就越长、越复杂。产业链的形成是以产业整合及产业进步为基础的。产业扇覆盖多项产业活动和产业行为,它以产业中的企业为支点和主体,呈现出扇形。上面陈述的均是产业整合的各种形态。中国农业企业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国际竞争力不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企业的竞争策略应该注重长远而稳定的发展,不能急于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本文认为这一竞争战略应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在市场的基础上建立产业发展平台,以产业的内部发展为主线,制定相关引导政策。根据现有的组织结构以及市场规模、需求量来确定项目规模,从而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等级的升级,企业应该尽量避免因过高技术标准而导致过度技术资源储备。

相关企业和项目应在竞争和开放的市场宏观环境中进行经营和运作,从而尽可能使我国企业在基础市场上保持支配性地位。在此基础上,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为企业贸易提供保护,从而提高基本盈利能力,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积累更多的优势。

逐步进入前沿技术领域,一方面充分利用并购等方式获取基础技术及扩大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减少作为新进入者所面临的当地及跨国公司的报复性打击。(www.xing528.com)

充分利用优势产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内部需求所形成的初期市场,形成企业内部交叉的补贴能力,从而尽可能地在同一企业组织结构内建立产业关联,并利用母公司的营销能力及市场地位来开拓新市场。

此外,还应该重视对战略联盟方式的运用,选择合适的方式逐步建立战略联盟,并选择适当的产业内跨国公司作为联盟,从而在产业内逐步建立市场再分配能力及对产业内领先者的挑战力及有效威胁。

充分调动国内市场的开放性,一方面可以减低因贸易保护对国内农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利用我国市场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来达到以市场份额换领先技术的目的。

(三)从产权约束看境外农业资源利用主体的培育

从产权约束的角度出发,市场竞争力也是在选择境外农业资源利用主体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要想真正完成对国有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边缘产业转移类。其主体以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主。政府应为各类中小企业提供扶持措施,在完善的法律政策的前提上,保证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行。(1)国家应该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更应该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对此,政府可以放松对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的审批要求,实施自营进出口权登记制,平等对待所有企业,服装纺织等长期占优势的民营企业也将会获得更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2)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政府应该放宽审批限制,增加审批的透明度,降低企业海外投资门槛,为中小型跨国公司提供更多便利,并结合变化的国际市场投资环境,完善政策法规,从而使中小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竞争并积累竞争优势。(3)信息服务作为促进和引导企业对外投资的有效途径是相当重要的。所以说,解决小型跨国公司信息不足问题,需要构建投资咨询平台,一方面有助于改善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政府引导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展开。

2.高新技术和管理经验寻求型。这种类型的企业一般以私营企业为主,对信息对称度的要求较高,因此所有权约束一般来说很难规范。这类企业一般缺乏利用境外资源的动力,对境外农业资源利用属于学习型,需要付学费,但是这部分企业对产业结构升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国家需要出台有关优惠政策,比如减免税收保险优惠等,从而提高私营农业企业对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的积极性。

3.自然资源寻求型。一般私营企业不具备这样的经济实力,这种类型的企业对投资规模的要求都比较大。同时,因为企业所有权约束比较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也不高。所以说,大型国有企业是自然资源寻求型的境外资源利用的主体。但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健全这类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样是相当有必要的。

(四)从内部化优势看境外农业资源利用主体的培育

企业规模是企业从事新工艺开发、新技术研发并达到世界级品牌的基础,因此内部资源优势需要以一定的企业规模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产品价值,降低产品成本,将优势资源融入企业内部,进而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我国企业既缺乏比较优势能力,又缺乏创造力,与发达国家在企业规模上存在着巨大差距,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将已有优势内化的能力也不足。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首先应当从规模入手培育境外农业资源利用主体的选择,其次应该培育中国跨国农业企业的相对优势。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思路:

首先,通过无形资产筹资组建大企业集团进行资本扩张。利用企业名牌效应、管理优势、销售网络等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资本扩张的主要途径有租赁、并购、联合、承包等。其次,打破条块分割、区域分割,以现有生产型大型国有农业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经济的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例如,中粮、中化、中农发、中种等都是我国当前实现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的主要力量。然而,由于这些企业缺乏人才储备和强有力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同时我国对外开放的时间较短,要实现企业的大规模扩张,充分的资金支持是必要条件。以大型生产型国有企业为主体,兼并现有的大型外资企业,组建我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在此基础上,同时让有跨国经营经验的金融机构或者是国有银行参股,将金融资本融合到产业资本中去。在此过程中,避免成立名不符实的集团,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这样的途径,新组建的企业集团和大型农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才会有竞争力和规模效益。

最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应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在联合企业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营销商的基础上,建立以信息共享为基础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与合作伙伴开展既合作又竞争的柔性竞争,形成产业战略联盟并最终取得双赢的目标,使整个联盟的国际竞争能力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在中外合资中,也必须改变现有的想法,不仅国内企业要强强联合,在此基础上还应该积极展开同大型跨国企业的合作,通过借助发达国家的农业优势来发展自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